读书感悟
假期里,详细读了两本书。
一本是个人成长类的图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了解一个人经常处的三种模式,而最成熟的就是“成人的自我状态”。目前读第二遍,因为喜欢。
第二本书就是《一线带班》,这本书共16万字,大多数内容给老师们聊的是教学常规,比如如何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这些内容都是教学的琐碎,很详细,很有学习的价值。
而今天最喜欢的是如何抓课外阅读这一节的内容。平时喜欢读书,却发现读书的目标往往达不到自己内心的需求。
01最提倡的读书时间是睡前读书,给学生创办“枕边书达人”的活动,借以在每晚家长的拍照上传过程中养成孩子读书的习惯,并且让学生自己设计“我爱阅读”“我爱枕边书”的阅读记录单,做的好的可以和老师换购,以达到每一届学生都能记得他们的名字,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这样的方法提醒我长久的坚持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对待孩子,但这么有心的举措确实会有很大的改变。
现在我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工作信息要常看,简书要更新,听樊登读书,上网课……所以占用了自己大量的阅读时间,但实际上虽然听了很多,也看了很多,内存量一直达不到自己的期望。
电子书阅读起来方便,但过后往往会受到手机多样信息的影响,会打断自己的思路,导致看后真正吸收的几乎没有,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眼睛受到伤害。
如果每天晚上能够静下心来阅读10页书,一个月就是600页,一页以600字算,一个月也有36万字,不算不知道啊,这样下去一年的阅读量是相当高的,并且也足足可以丰富阅读素材,从别人的书籍里找到另一种成长。
这使我明白,自己掌握的是自己的人生,想要活出什么样子,需要从日常生活的每一日每一时的状态来累积,这也是我需要当下要实行的计划,我称为自己的枕边书计划。
因此,枕边书计划,我需要。
02 如何能够更好的阅读,真正让书为自己所用,要说出书的大致内容,找出三个难忘的地方,并说出感受和感想。
我听了三遍《情绪急救》,听的时候虽然觉得内容挺好,但却什么也回忆不起来,排除边听边干家务,有时候会走神,记忆力下降等情况,但这种无效的学习浪费了我大量时间,虽然第二遍,第三遍听的时候我会提醒自己用心听,但听着听着就又走丢了。等于没听。
再比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如果就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针对孩子是成年人的父母、针对如何更好的切换三种模式,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或许不用读第二遍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吧。
实际上还是没有掌握好阅读方法,因此,我认为要想拿走别人的劳动成果,就需要随时使用阅读的方法。
首先要学会快速扫读,对本书的架构有个初步的了解。要做一个有要求的读者,读完后要问问自己,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本书有道理吗?它的观点对我有什么样的启发?它可以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读书,不仅仅在读书,还要读活书,孙中山说的好:“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戚,用古人而不为古人奴。”也就是说在当今人人都可以出书的年代,如何选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而且又能够把书内化成自己的理论,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还能够为自己所用,这才是当下读书的模样。
03也就是说一个要看阅读的书要看是否有质量,还要看是否能够有质量的阅读。
不然,淹没在读书的海洋里,感叹书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呀,给自己徒增焦虑。倒不如找到和自己有缘的契合的书籍,就慢慢读下来,一样的成长,一样的觉得有价值。
今天通过自己的梳理,我有了更好的读书计划,也有了更深入自己内心的阅读方法。下面,就需要自己践行自己的承诺,为自己好好负责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