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一直在准备演讲,之前很紧张,总担心讲不好。昨天和一个死党微信上聊天,他跟我一样非常害怕公众演讲。如果给几个人讲讲他的投资经验那还ok,但如果给十几个人讲,他分分钟就当机了。我说要给七十几个人讲,他说那肯定直接短路,什么都说不出来。哈哈,我略感安慰。
之前总在想是不是太懦弱,克服不了自身弱点。但我朋友在投资领域做的很优秀,也一样有弱点和死穴,可见也没必要对于个人的弱点过于苛责,当意识到弱点会成为成长的瓶颈时,自然就能倒逼着人去改变。成长有时候需要点契机。
回想这几天在演讲上面的准备,我主要做了以下五件事情对今天的演讲很有帮助:
一是认真读《演讲的力量》这本书,虽然还没读完,但在心里种下了一个概念:即演讲最重要的是分享有意义的观点。内容是王道。
今天早上临讲之前内心还是很紧张,但我跟自己说,你是去分享经验的,所以只要诚恳的讲出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反思就好。提供给其他人的是一种思路,对人有帮助固然好,没帮助也是一种开阔思路,所以不要有压力。
我也特意把一般开头会说的“我给大家汇报一下XXX”改为“我为大家分享一下XXX”,别小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对自我的心理暗示。汇报代表听的人位置更高,会对演讲内容进行评判,但是分享两个字则代表一种平等,我分享有建设性的想法,仅此而已。
二是对要讲的ppt做反复修改。其实针对一份演讲的ppt材料而言,文字内容反映的是人背后的逻辑能力。ppt文字越少越是考验人对要讲内容的熟悉以及领悟程度。当我们真正懂一件事情时,才有可能用精炼的语言讲清楚。讲的越啰嗦,文字内容越多,越说明思路不够清晰,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而做思维和逻辑上的精雕细琢其实是件很耗精力的事情,有时候自己容易深陷其中,可以考虑请其他朋友帮忙,以旁观的身份帮助提炼,常常事半功倍。
当然,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隔一段时间再回来看过去认为已经很完美的ppt,却仍发现有很多可以修改的地方,说明逻辑的深化其实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也是这个道理。
三是反复试讲。这个过程既包括自己一遍一遍的讲,最好拿录音笔录下来,听有哪些磕磕绊绊的地方,有哪些是逻辑上没有表述清楚的,措辞是否恰当,语气是否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情绪等等;另外照镜子看表情是否恰当也很有必要,《演讲的力量》里面提到微笑很重要,尝试练习微笑。此外还可以让亲近的人听,并帮助提意见。王先生先后听我讲了两次,提出很多建议,他的反馈能让我知道第三方是能够看待我讲的内容以及方式的,会让我更清楚的自我评估。
讲的过程中也涉及心态问题。前面也提到过,我是个很容易焦虑的人,为了准备演讲,已经焦虑两周。过去遇到焦虑的事情,常常会伴随拖延症发作,不愿意练习,不愿意面对那个讲述的很糟糕的自己,这样导致的结果常常是到最后一天实在没办法了才去练习,临阵突击,时间很容易控制不好,一不小心就熬到很晚。第二天既准备不够充分,睡眠也不足,演讲的结果当然也不如人意,从而导致对自身表现不满意、不自信的恶性循环。
这一次尝试提早练习,虽然中间也有小拖延,但是努力化繁为简,利用在路上的碎片时间零零碎碎的进行练习,像玩拼图一样,到最后终于拼成一张完整的图形。这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因为在过往的考试中,我因为不懂得分散工作量,总是一次性安排特别多的任务,导致心理压力很大,常常半途而废或者采用不停拖延最后冲刺的形式。而通过这一次小小的练习,两周的时间,虽然每天都在焦虑中,但是在慢慢练习中感受焦虑、忍受焦虑,似乎看到自己很糟糕的状态也不是很难忍受,虽然每天都感觉进步缓慢,但最后看到结果的时候还是令人满意的。做事情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没发生本质性变化之前,去接纳糟糕或者不完美的状态,whatever!
四是在演讲前做好充分准备,避免临场出现意外状况打乱自身的状态。我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演讲的着装,并且检查拷贝ppt的移动硬盘,结果真的发现把U盘落在办公室了,幸亏发现及时,从家里拿了一个备份的u盘,避免第二天发现忘带文件所带来的手忙脚乱。另外,提前抵达现场,观察现场的讲台位置、话筒的位置,心中模拟一下如何能充分考虑到音效以及观众的心理感受。
五是记得微笑!记得微笑!记得微笑!微笑不仅能和观众快速建立连结,还能让人放慢讲话速度。我常常说话节奏很快,尤其是紧张时容易有攻击性。所以在讲台上通过有意识的笑让面部表情放松下来,讲话的节奏控制的也更好。
总体来讲,今天的演讲效果很好,有同事和我反馈讲的很棒,从现场的反应看掌声也还算热烈,似乎是超出心中预期,但也又在预期之中。很多时候其实只要能沉下心来努力,想做的事情都做的到,比预想中要简单。嗯,就这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