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晚年享福才是真福。”,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越来越相信这句话。
一个人,不论年纪多大,当把眼光看向晚年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对眼前的利益和所谓的福气不那么争斗与计较了。
小时候,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光比较多,遗憾的是爷爷去世比较早,除了奶奶之外,对我影响很深刻的两位老人,一位是太爷爷,另一位就是我的外公。
太爷爷已经去世了,他的晚年很安详平静,无病无灾,安然睡着地离开了人世间,没有留下任何挂念和嘱咐。小时候跟太爷爷生活的一幕幕,留在了珍贵的回忆中,它们成为了我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力量。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在夕阳下,太爷爷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望向远方,看着余晖下的房子,若有所思,有时候会看挺长时间。在他的背影里,我看到了一个人活到晚年时的坦然,从容,安宁。
一个人从蹒跚学步到懵懂少年,再经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又步入力不从心的中年,最后到淡定睿智的老年,在点点滴滴中画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在步入老年之前,或许都会经历风起云涌和惊涛骇浪,但是到生命的尾声时,几乎都会多多少少有所觉悟,云淡风轻。
老子在《道德经》里反复说的 “不争之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唯不争,故无尤。”,如果能不等到老年时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便是提前收获了生命的真相。
外公八十多岁了,但是在我的印象里,他年轻时的样子,宛如昨日。直到今年过年之前,听外婆说他看电视睡着了,摔倒在地上,老花镜碎裂扎破了眉尾,血出如柱,上医院缝了20几针,总算挺过了这场风波。
事后,在和外婆的一次通话中,听她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细节,有两件事情让我感触挺深的,
一件事是,外公摔倒受伤时,喊外婆过来,外婆被眼前的一幕吓慌了神,拿出电话找家人帮忙,却一时半会没有缓过神,怎么也找不到对的电话号码,后来找到一个硬币按住了外公额头的伤口,才把血止住一些,那时候,外婆眼睛白内障还没有做手术,有一只眼睛几乎看不清东西。可以想象两位老人当时有多慌乱艰难。
当家人赶来领外公去缝好伤口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外公的神志有点错乱了,总是迷迷糊糊地说些奇怪的话,好在经过修养,一点点康复了。
另一件事时,外公受伤的那段日子里,姨妈来照顾的比较多,我妈妈有事情来的少,他到厨房,把姨妈错看成了我妈妈,却发现不是。后来,自己在一旁叹声道:“ 小时候,我对她挺好的啊,怎么没有来看我呢?” 直到,妈妈过来看他了,他才欣慰了些。
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会以各种方式被想起或者的看到。
听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感觉到外公年龄大了。眼前浮现出小时侯跟外公的对话的样子,历历在目,喊着:”“外公,给我讲故事啊。”,“外公,教我下棋啊。”,“外公,带我去小店玩啊。“,“外公,唱首歌啊。”..... 他总是很乐意接受我的请求。
在外公讲的故事里,不仅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智慧小故事,也有他自己的身世与家族的故事,我很喜欢听,他也很喜欢讲给我听,今年回去看望外公,陪他下楼梯的时候,他说:”希望有一天,你把家史写出来。” 我记在了心里。
在分别的时候,外公和外婆站在门口,望着我们离去,仿佛眼里还有说不完的话。车慢慢驶离,我忍不住泪如雨下,心里默默祝愿外公晚年幸福,健康到老。
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把目光放远,学会对美好与糟糕都泰然处之,平常心待之,珍惜福气,因为人生最终都要走入无法预知的晚年,在那个时候还能恬淡虚无,安宁中带着淡淡的喜悦才是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