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说实话,第一眼看上去,这个猫头鹰实在太丑了,我们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小犹豫。
紧接着,华杉老师向我发出了一个天问。他挑衅我说:
“你不是说得到特别强大吗?那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就用这个形象,你能死吗?”
那当然不会。
“那你们就先把开屏换了吧。”
我们想了下,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开屏换了,logo换了,所有的地方都换了。现在你再看这个猫头鹰,是不是觉得,确实还有点过目难忘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提案。那我们就一起来拆解下,华与华是怎么做到的。
刚才我们说了,提案的第一步,是融目标。
华与华的目标是什么?是通过这个提案。
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希望有一套能跟用户亲切互动的形象体系。
那华与华是怎么做的?他没有跟我们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有论证,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项目交给他们公司做。而是一上来,就把“我们想要一套跟用户亲切互动的形象”,这样一个抽象的目标,变成了满屋子的猫头鹰。全都是你可以看、可以摸、可以感受的实物。
这是我见过的把自己的目标和客户的目标融合得最好的一次案例。
我们的目标实现了吗?当然实现了。满屋子的实物都是我们想要的,能跟用户亲切互动的形象。那华与华的目标实现了吗?当然也实现了。这就是华与华呈现结果的能力。
过去,你要拒绝一份提案,那就是对着ppt说“不”,心理负担特别轻。但现在,你要让我把丝巾从脖子上摘下来,把靠垫从身后拿出来还给他们,这可就难多了。
第二个就是抢进度。什么叫抢进度?就是我心里还在琢磨这事咋实现呢,人家连衍生品丝巾都已经印出来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使我不喜欢这个猫头鹰,我没有通过这个方案,我仍然会觉得,这家广告公司很认真,那我下次肯定会优先考虑跟他们合作。
当华与华把前面两个工作做完之后,第三步就是提诉求。他们提了一个最小化的诉求:咱先别说投多少钱来打广告,咱们先把不用花钱的那个开屏换了呗。
你看,这个诉求很小,他也没有要求我们立马全盘接受,而是让我们先做了一个影响不大的小动作。那你就觉得,试试看好像也没什么不行,不亏。
当然,华与华提诉求的方式是非常极端的。就是华杉那个著名的问题,“你用这个形象你能死吗?不能死,你能先用一下吗?”
请注意,这句话很有说服力,但是也很有风险。你要是没有华杉的人格魅力,也没有我跟他之间的这个交情,你可不要这么说。
但你可以学的是,他的诉求非常明确,目标很强:咱们先不论证,先试了再说。而且这个诉求并不大,不需要你多大成本,马上就能干。
那你说,你能拒绝这样一份提案吗?
好,拆解出了这三招,我们就详细来看看,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在平时工作中怎么用这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