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的作文,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中的主题限定为大自然的启示,我在进行作文指导的时候,把话题拓宽了一下,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自己的发明创造也可以。主题宽泛之后,内容随之丰富。
所有的学生都展开想象,想象未来,未来的汽车,未来的衣服,未来的学校……无数的“未来”扑面而来,带着每一个孩子独特的思考。批阅作文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起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呀!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不会有精彩的未来,一个失去想象力的民族,不会有强大的未来。想象力,是人类得以不断进步的动力,是人类不断走向宇宙的动力,是人类不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动力。没有了想象力,一个人的思想就没有飞翔的翅膀,就不会有任何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力的人,只能是“见山是山,见海是海”,他的思维被囚禁在现实世界,无法摆脱现实的禁锢,更无法在未来的天空自由翱翔。
那么,看着一篇篇孩子们的作文,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想象力与思考和知识的关系,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批阅到铭哲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热情洋溢、图文并茂的设计了未来的汽车。每一项功能的后面都跟着设计草图,设计图是铅笔画成,虽然线条简单,但是却能看出孩子的一片“匠心”。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想象与知识有关,与思考有关,但是更与热情有关。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想象的热情,那么,知识将变成毫无生机的碎片的堆积,思考也不会带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是呀,如果一个孩子时刻保持着想象的热情,那,他才有可能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从而对未来有自己的一份设想。
热情和兴趣紧密关联,如果一个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孩子的思维牢牢地限制在“标准答案”中,那么,许多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自由的,才能是富有想象力的。但是,从作文中,我却看到,很多孩子已经丧失了想象的热情和兴趣,我想什么不重要,老师怎么想,才重要。很多学生不愿意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很多想法都曾经被“标准答案”无情打翻,一次次的“失败”,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在教室里,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或者高压线,叫做“标准答案”。他就像悬在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学生丧失了想象的热情和兴趣。
从十几篇《未来的衣服》中,我可以看到,这十几篇文章几乎都脱胎于一篇范文,内容的雷同也就不足为奇了,很多学生满足与完成任务,而不愿意去思考,去想象,从这十几篇《未来的衣服》中我们已见端倪。
我们的课堂限制太死,造成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匮乏,进而使学生厌倦了眼前的这个“专制者”——老师。在《未来的学校》中,他们几乎不约而同把老师换成了“机器人”,这是对当下的厌倦,更是对“专制”的无声抵抗。未来的讲台上会不会如学生所愿,站着一台台机器。我现在真不敢下定论。
据说,现在每一年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行业在消失。那么,老师这个行业,会在不远的未来消失吗?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要不要交给一台台机器。我不敢乱说。如果一定让我说,我想说,在短时期的未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阿尔法狗战胜了柯洁,机器人教师能不能战胜一个个“熊孩子”。这个真不好说,如果机器人站上讲台,会不会被气得七窍冒烟,甚至“死机”,我想这些都有可能。最关键的一点,机器人能不能发展出情感或者说“师爱”,这一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条纽带(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说,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这个爱,却不是AI,而是人类的真情实感,现在以至未来,这将是人与机器的最大区别。
有意思的是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道了未来的机器人在接受她的赞美的时候,“脸红了”。如果,未来的机器人能够“脸红”,也许,这一天,机器人将能站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我其实很期待那一天。我想看看,机器人教出来的学生和人类教出来的学生,会有什么不同?很有趣的对比。
未来,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敢妄下断言。未来的讲台上,站着人,还是站着“机器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批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