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5年7月通过了浦东新区面向全国的教师招聘考试,被上海市泾南中学录用,96年元月试用期结束,正式办理了调动手续,从遥远的西北边疆来到了上海,成为了一名泾南人。
泾南中学校长严文清有一个多年养成的习惯,那就是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平日里也喜欢在学校兜兜转转,一天可以碰到严校长好几次。那时候,晚上校领导值班是住在学校里的,校长办公室的灯一直亮着,随时有事都可以去找他。严校长无论啥时都是昂首挺胸,见到老教师就向他们打招呼问候;见到年轻的教师就称呼“小苑”“小顾”或是直呼其名让你感觉舒服、温暖。严校长开会,开会前说好多长时间就是多长时间,从不会拖延。严校长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声音铿锵有力,没有多余的话,最难得可贵的是他多是表扬鼓励老师们,很少表达出对个别老师的不满。
严校长非常关心老师们的生活,很多从外省市调到上海的老师。他们的爱人都是严校长托关系想各种办法调动到其他学校,不少老师的子女上学问题也是严校长帮忙解决的。
学校党总支书记陈书记,和蔼可亲,一点点没有领导的架子。陈书记的办公室在三楼,她经常亲自跑腿到另外一栋楼的办公室为老师们办实事。老师们总是说打个电话就可以了,陈书记笑笑不语,下次有事还是会亲自去老师办公室的。
巢副校长身材高挑,皮肤白净,时时刻刻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无论是中老年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她都会和他们打成一片,很多老师把她当作朋友。
学校党政工在严校长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老师们干劲十足。泾南中学涌现出了一大批责任心强、踏踏实实、勇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教师。现在不少老泾南的中层领导在新区其他学校做校长、书记,难怪众多老师说泾南是一块宝地,一块出人才的宝地。
产假后,我接手一个较差的高三班级。我缺乏自信,没有足够的勇气。魏老师(现在是另一所学校的校长)主动提出义务担任我的副班主任,协助我管理班级。遇到班级出现问题,魏老师总是和颜悦色、不急不慌地先稳住我的情绪,然后在跟我商量该如何处理。
与丽(现在是另一所学校的书记)结识相知,源于我入职泾南后不久的一次室外开会。她说散会后看见我主动留下来默默地把凳子搬回原位,她立刻认定我是一个肯做事、认真做事的人。两年后,在我的婚礼上,丽是司仪,她落落大方,金句频出,引爆整个现场。一起住宿舍的还有波,比我小几岁的她像姐姐一样关心照顾着我这个外乡人,我俩经常一起在办公室备课,做饭,逛街压马路。她的热情、友好、真诚让我倍感温暖和鼓舞。住宿舍的小姐妹们大家关系和睦,宿舍的走廊里常有大家的嘻笑声。
在九十年代,学校里有不少的未婚教师,校园里有一栋二层的宿舍楼。当时手机是奢侈品,多数人都没有,平时电话打到门房间总机,然后再转到办公室的分机。如果下班后或是晚上,门卫师傅接通电话后,会一路小跑一百米到宿舍楼下喊我们去接电话。门卫师傅个个对人都是非常的客气,从没有半点的怨言。我至今还记得其中有一位年纪稍稍大一点的师傅,瘦高瘦高,经常跟我们聊天,开开玩笑。在我办公室所在的那栋楼下有一间浴室。老师们如果上班一路汗水或是体育课后都可以去冲个凉。浴室的对面是一个理发店,理发店的时间与我们上班的时间一致,理发师的水平很好,洗、剪、吹、烫样样在行。老师们没课的时候就可以去理发、烫发,碰到放假前,还得排队等到下班以后呢。
办公室的老师儿子两岁时,先生在码头港口上班,经常出差在外。有一天在办公室,婆婆打电话说马桶堵了,家里臭气熏天。办公室的向老师听到,立刻跟我打的到回家,用捅马桶的工具一次一次地在弄,那个场景我至今没忘。办公室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我没齿难忘。
儿子三岁时,我担任高三班主任,班级有早读和晚课。父亲腰间盘突出手术住院20天,母亲陪护在医院。我只得自己每天接送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儿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胆子特别小,超级粘我,其他的老师怎么哄也弄不走他,我只好早读时,让他坐在讲台上,我给学生上课。早读结束后在送他到幼儿园,这时幼儿园刚好开门。下午的晚课,我先安排学生做练习,我十五分钟把儿子从幼儿园接到教室,让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啃面包。有一天碰到上级领导检查,副校长给我商量说,找一位老师帮我组织班级早读,我送好孩子再来上班。现在回想起来一幕一幕是那样地温暖和动人心弦,放到现在,学校会准许吗?
03年搬进属于自己的家,同事们分两拨来庆祝我入住新房。我不会烧菜,办公室的老师写好食材,佐料,我只负责采购,其他都由来的老师们洗菜、烧菜、煲汤。大家说说笑笑,无拘无束,感觉像在过年,热闹有趣。
泾南中学当时的教学质量在洋泾地区名列前茅,学生人数多大三千多人,我记得96年初三16个班级,近900名学生。教职工两百多人,队伍异常壮观,看看我们的全家福。
97年泾南中学创建50周年校庆,校舍略有简陋,舞台就搭建在室外,看看照片中密集的人群,不难看出当时的盛况。校庆的不锈钢杯子我至今还保留着呢。
离开泾南中学一晃18年了,泾南的同事偶尔有聚,有一次小聚后,几位老泾南人忍不住感慨万分,在群里发了“泾南中学是我到上海的第一站,这里给予我太多温暖的回忆,我为自己是一个泾南人感到骄傲谢谢群里每一位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爱。”“现在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在泾南中学的七年教师生涯,从教育心理学转换到客户心理学,从给学生上课到现场招标讲解,其实都是互通的,真的感谢严校长巢校长和大家以往的扶持和包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情谊还将绵延不断。”“泾南是我从教的第一站,我是看着泾南的领导和年长的教师来学做教师的。所以说如果现在做教师还算是个好教师的话,是泾南的培养!”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初到上海工作,就遇到了一位有温度的校长,一所有温度的学校,一群有温度、有激情的优秀前辈们。泾南人的精神已溶于我的血液,将永远与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