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富汗,此前的了解知之甚少。读完卡勒德•胡塞尼的这本全英小说《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灿烂千阳之后,对这个国家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说到她,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难民,饥荒,战争,苦难以及独裁。
这个故事是两个女孩子的命运,是这个国家饱受战争的洗礼,是人们在战争所带来的残酷之下的忍耐。它以两位女孩的日常生活为背景,体现出了国家的现状以及女性的地位。
战争把玛丽亚姆和莱拉两个这两个女孩联系到了一起。同样的15岁,同样的不幸遭遇。女性的地位非常卑微,在塔利班掌控时期,法律也失去了应有的效力。她们不能独自出门,必须要有丈夫的陪同。脸不能露在外面,要用布卡遮住,只有他们的丈夫才能看他们的脸。如果被其他人看到自己的脸,她们都会觉得很羞辱。上学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命运很早被安排好,玛丽亚姆的妈妈从小就教育她:“女人只需要学会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等到了一定的年纪,嫁为人妇,按照他们的长辈一样,延续下去,这就是他们的一个轮回,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
即使生处战争之下,苏联入侵。在那样的一个不太和平的时代,而莱拉的爸爸,之前是一位教师,后来学校关闭了,他只能去厂里工作。但是一直非常重视她的教育。其中的观点,他说:“有些东西需要亲生感受,体验。”为了让她感受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他带女儿前往去参观巴米扬大佛,知识可以从书中学到,但是这个国家的历史遗迹,这个国家的过去。需要用心去感受,去经历。
Marriage can wait,education not.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女性,如果女性没有受到教育,那么国家也无法蓬勃发展。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个国家受教育的程度的高低,首先看看他们国家女性的受教育的情况。
由于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莱拉的家不幸被导弹射中,只有她一人存活。昔日美好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她被希拉德救出来,开始了和玛丽亚姆共侍一夫的生活。
在家里的地位非常低下,基本没有任何的权利。家暴成为了家常便饭,经受到丈夫希腊德家暴的玛丽亚姆,一开始,她只会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历经多年的家暴之后,玛丽亚姆开始反抗,一次失手把自己的丈夫给打死了,自己独自承担起了这一罪行,在当时那个没有法律公证的的时候,玛丽亚姆被判死刑,也因此而结束了她的一生,结束了这个噩梦。
把重生的机会留给了莱拉和她的孩子,战争也结束了,历经这一切之后,最终莱拉他们迎来了灿烂的阳光。这也许不是最好的安排,但是也许对于当下来说,确是最好。
One planet but different realities. 有人在高楼林立的大厦里,却同样有人处在人潮拥挤的难民营。如今,一切都变好了,历史要向前,社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们能够不必为了一日三餐而担忧,也不用逃往别的国家避难,过上了幸福而美好的生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女性的身影在各大职业中也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