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强化学校教育及课堂主阵地作用。明确以单元目标为载体整合课时学习目标,在课堂中从四个方面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为主线呈现课程内容,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发挥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以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所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依托新课标,抓实识字与写字基础。
本学段新课标识字与写字其中一个目标为: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小学阶段千万不能忽视了识字教学,不单是低年级的事情,四年级也需要加强生字学习,本班课堂主要做法是随课文学生字,坚持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以识字为重点,把生字的音、形、义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本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能力积累中,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几乎都能在预习时自主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生字的学习,只用在课堂初始随文识字花费较短的时间即能解决生字问题。依辰同学是这学期新转入班级的,每次轮到她读课文时,小如蚊喃的声音又一次考验我的听力,让我不由自主地靠近她;检测说生字时思考时间较长,不能流利地表述:因为生字结构,音序等基础知识记得不牢,导致判断不准确。在后续的词语听写、形近字辨析以及书写等作业方面没有出现预料中红勾,其识字写字方面的语文素养就会差同学一截。所以在之后的课堂生字教学中,我着重盯牢她,组内她也是组长主要监督对象。
二、通过阅读,把握内容,提升技能。
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再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以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为例,在学习新单元课时之前,我都会带着学生先明确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语文要素是什么。让学生学习前领取任务单,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比如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语文要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弄清楚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通过阅读提取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女娲补天》教学过程中,在布置了学习任务: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后,孩子们在读了课文后,小组内自主安排好各自的任务:你们找起因、结果,我们俩找经过,等下我们交换比一比。
第五单元的《麻雀》一课阅读前也是明确阅读要求,其中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找出来。同样让学生做好任务分工。在阅读过程中,任务内容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三、口头表达与交流促进习作的书面表达。
新课标“表达与交流”四年级学段目标之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格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写清楚。这个目标为我们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的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做好组织者、引领者。课堂要树立一种“参与无错”的思想,让基础型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能演绎成优中等生的主场,鼓励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大胆表达、乐于表达,围绕话题流利地表达。
课堂上,我们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当然在交流时,学生补充自己的想法时圈画出自己遗漏的地方。在汇报的过程中,沿用第二单元的阅读策略:提出自己的问题,及时对同学的发言作出评价。只是在此过程中,需要规范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口头表达迁移到习作的书面表达。
四、尝试梳理,呈现所得。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而这些活动又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说:语言文字运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语文课程中是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问题,并从中找出规律。而梳理和探究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给学生布置的形式多样的作业。比如第三单元的习作《观察日记》,学生的观察日记五花八门,有泡豆芽,有种大蒜,有观察叶子等等。在梳理单元要素时就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孩子们兴奋地把他们种植的大蒜搬到学校给同学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生活中的乐趣。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下,我们教师将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