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就是给一个判断提供理由。它包含两部分,一部分叫前提,一部分叫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而关系是至少两个主体的相互作用。
1、前提
判断一个论证合不合理,主要原则是评判这两点:第一,前提成不成立;第二,从前提导向结论的推理是否有效。“因为”、“鉴于”、“由于”、“根据”是特定的前提提示词,这些词后面跟着的就是推理。没有明显前提指示词时,就把这些词套到每句话开头,如果套进去后逻辑顺畅,证明这个句子就是论证前提。
来看一个三段论:
*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有穷尽。
* 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以外的太空是未知世界。
* 所以人类一直在探索外太空。
现在把“因为”放进去,来读一读:
* “因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有穷尽。
* “又因为”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以外的太空是未知世界。
* 所以人类一直在探索外太空。
这样一放就很清楚了,前面两句话都是论证前提。
2、这些前提成立吗?
上面的例子中,前提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有穷尽”属于陈述观点,前提二“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以外的太空是未知世界”属于陈述事实。区分观点与事实与有个简单的方法:观点可证伪可以被推翻,而事实独立存在与任何人的意愿无关。识别前提是否成立 ,有三个简单而笼统的判断原则:
* 这个前提陈述的内容跟我们的个人经验冲不冲突?
* 这个前提陈述的内容跟我们的背景知识冲不冲突?
* 这个陈述的信息来源可靠吗?
再来看上面的例子:
*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有穷尽——这个前提的陈述,跟我们的个人经验不冲突,人类正在探索未知世界。
* 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以外的太空是未知世界——这个前提的陈述,跟我们的背景知识不冲突,未知世界包括外太空。
* 这两个前提的信息来源可靠吗?可靠,NASA的存在就是证据。
3、论证过程的推理有效吗?
认识两种推理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法是前提A成立,则结论B一定成立。如上例:
*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有穷尽。这是前提A1。
* 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以外的太空是未知世界。这是前提A2。
* A1和A2都成立,所以人类一直在探索外太空。这个结论一定成立。
归纳法是用归类的方法——B和A算同类,A有某种特征,所以B可能也有这种特征。即:前提A成立,则结论B就可能成立。比如:他每天六点钟起床,所以明天很可能也是六点钟起床。
判断一段思考时,我们需要判定推理手法是演绎还是归纳,作为观察此推理是否有效的工具。用演绎法推理,结论是确定的;用归纳法推理,结论只能说“可能”、“很可能”,如果错配,这个推理就会受到质疑。
推理过程不能有逻辑跳跃
有个梗叫“天凉王破”,是有个霸道总裁说:“天凉了,让王氏集团破产吧。”这就是一个逻辑跳跃,这样的推理是无效的。霸道总裁得说“天凉了,这让我的心情不太好,我要做点什么来发泄一下,所以我要让王氏集团破产”,这个推理的逻辑才算是补全了。
注意:推理前提必须有效
前提成立+推理有效,才能得出合格的结论。如果前提不对,如:
* 所有的肉都是素食。
* 牛肉是肉。
* 所以牛肉是素食。
这个演绎推理过程有效,但是“ 所有的肉都是素食”这个前提显然不成立,所以论证不合格。
4、别把“解释”当论证
解释是指,我们都已经承认事实,试图说明为什么事实是这样的。如:“我在吃饭,因为我饿了。”
论证是我还没相信或者认同你,你得证明你的判断。如:“我在吃饭,因为我往嘴里塞食物。”
区分解释与论证,同样可以放置“因为”,如果发现把一个推理论证变成事实解释,就可能没有找对这个论证真正的前提。比如:“她不想喝酒,她喝完偷偷吐掉了”。我们把“因为”放在不同的地方来看,“因为她不想喝酒,她喝完偷偷吐掉了”,这是在解释她为啥要把酒吐了这个事实。“她不想喝酒,因为她喝完偷偷吐掉了”,这是在用吐酒这个事实论证她不喝酒的原因,她不想喝酒就是论证前提。
弄清楚解释和论证的区别,对我们保持清醒和理智非常重要。 因为“解释”的存在其实是一个陷阱。它并没有证明结论确实成立,而是把结论变成了默认前提。
综上,我们面对“论证”时,必须有四问:
& 前提是什么?
& 前提成立吗?
& 推理有效吗?
& 是解释还是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