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的人:他们凭着自己所被承认的职业身份,较大的生理年龄优势,属于个人的生活习惯,懂得做人道理的臭毛病,执着于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某些领域所擅长的社会阅历,总觉得自己是高人,不知道自己天高地厚总喜欢指点别人听从自己;总认为自己懂得多,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强烈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想去做;总觉得自己说的对,对方跟自己相比甚远,好像不得自己要彻底完蛋似得;总想帮助别人来证明自己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对,怎么怎么强,会滔滔不绝地给对方讲一堆做人的道理,而且每个地方都说的头头是道,直到把对方讲到蒙为止。
今天因家里的一件琐碎的小事跟爱人发生了冲突,自己的行为也失去了控制,爱人因自己的冲动向我喊出自己内心已久的愤怒,给女儿带来了一些影响,所以彼此陷入了僵局。
于是我通过整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来陪伴女儿让自己安静下来反思今天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来及时安抚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和解除对女儿所带来的惊吓,来总结和解决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和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如何处理更有效的具体措施。
虽然说这件事的发生无论对整个家庭的任何一方来说,都并不希望看到和发生的,但是已经发生就要去冷静面对,总结和吸取教训,而不是执着在那件事的问题上自责,而是朝向未来更好的发展方向而努力改进和逐步转变。因为从这件事本身的角度来看根本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的立场不同,而我们都在做让对方努力而做不到的事情而已,所以这种冲突就因此而发生啦!
到了晚饭过后,我便在“家庭教育委员会微信群”里跟大家分享并说明自己家里今天所发生的事情,顺便听听大家对这件事不同的看法,可以帮助自己把整个事件看得更清晰,更明白。
结果发出去以后,起初整个群里是一片安静,过了一会儿我收到了王占郡老师以及其他几位老师对我的回复,尤其是王占郡老师对我今天的事情做了非常全面而详细的分析,还給我提出了极为精准而宝贵的建议,使我更加能够看到更多、更大的立场,还能感受到王老师对生命的那种敬畏和尊重之心,这种感觉在我周围的老师中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内心有种强烈的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滋味,我那好久没有被触动的心终于找到了那种跟生命本身联结的神奇力量,满怀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有其中一位老师,我们时常在群里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过很多次,记得好几次要添加他为好友,却一直没有添加,因为我是不轻易私加好友,除非这个人特别值得我学习和欣赏才会添加,否则是绝不可能乱加好友的。
正好在今天交流的过程中,那种结交他为朋友的冲动又来了,我便发出邀请,我们成为好友。于是通过简单的介绍和寒暄,对方就开始了自己对我个人的一连串评判和结论,好像他比我还了解我自己,听了以后让我更加难受,幸亏我还有点心理学基础,可以通过深入的觉察划清我们之间的界限,并及时启动了自己的潜意识进行自我保护,否则绝对是二次伤害,毕竟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对自己是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我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成长和不断历练内心的确强大了很多。无论从专业水平上还是从心理学理论上分析,我可以把他说给我的话进行快速过滤和精挑吸收,若要回到3年前,绝对会面对几个晚上的不眠之夜,所以在此我要感谢自己的成长和坚持。
从表面上听起来是在关心我,帮助我,为我好,实际上是在掩饰自己内在不足的一种表现,是不敢面对内心真实的自己的一种假象,是想通过我来获得和满足自己的一种需要,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被需要的感觉,是一个生命最大的不负责任,是一个生命本身成长的最大伤害。
所以他正是更应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成长自己,因为一个人只有了解和懂得了自己,才容易走进他人的内心,才会用心去理解他人的不容易,去感受我的情绪,去关心我和帮助我的事情,否则提供的帮助越多,造成的伤害就越大;造成的伤害越大,留给自己的业力越深,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慎重,一旦判断失误,将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灾难和不可逆的麻烦,所以一定不要急于做判断,贴标签和下结论,否则就等于给对方定了半个死刑。
最终不仅伤害了对方,自己仍要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客体,因为那颗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的心太执着了,始终希望对方跟自己想到一起或把对方想成自己所想的那样,而不是跟对方保持平等,同频和同样立场的角度来看待,这样往往违背了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敬畏。
所以真正地想帮助一个人,首先要放下对他人的各种评判和应该,更不要给对方的言语,行为和结果下任何定义,标签和结论,而是尽可能最大化地接纳他,了解他,理解他和陪伴他,才会获得对方接受你和信任你的机会的可能性,才会有被允许踏入地方所需要的帮助的资格和等待,否则最终投射给对方的种种问题,一定会原封不动地偿还给自己,为自己所执念的心和行为买单和负责。(韩旭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