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的人过去了,而对于落叶归根这个命题,始终不会被忘却。根的意义在于,不论身处何方,不论满目荒凉,都有一个地方值得去思念。老一辈的人往往更加懂得根的意义,他们走过山河破碎,走过山高水长,承受过天各一方的思乡情切。所以面对故乡,他们依然热忱如初。乡愁,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一种具象的情感表达。如果浮萍无依是他们的当下,那么他们心里也不止一次想要重返最初的归宿。这一代的人是如此看重家的意义,阿牛,你是否也会明白,那个诀别的盛夏所穿梭时间中的明艳,与淡淡的悲哀?阿牛,或许,你那时还很小,没有到通达人情世故的年纪,应该不明白吧。阿牛,当年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或许,时间会给你答案,走过许多的春秋,颔首以对所有的晨光与黑夜。
十八年,长吗?或许并不长,如同一阵风停留在竹林的刹那,风中有清脆的响声,也有一眼翠绿。时间总是没有停留的往前走,一代又一代过去,父辈们的山河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作为延续父辈们山河的下一代,是多少平凡的阿牛啊。眼中有波光粼粼的湖面,关于乡情,关于麦田,关于童年时的一切,都是阿牛心中的风景,提起故乡,只有那些古早味的回忆,在遥望星辰,四目想念。
阿牛和他的长辈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贫瘠时代,告别了故土,原以为只是暂时的避难而已,可是他们并未再回来。这一别岁月如梭,山河已化作眷村的落叶,漂流而至,那便是他们在别处的生活,或许谈不上多好。
只能以怀拥想念的心灵,去羁旅在异乡的日子,每年的年关将至,思乡的情切,总不能好好安放。
山河只一梦而已。
从大陆到台湾,相隔一江,自平潭岛的码头上,顺流而上,大致两个小时。一路上,就此诀别了故乡的根,记得初离大陆的那天,阿牛那一年刚好十岁,个头很矮,放在人群中都找不到他。他和同行的孩子,在池塘边追逐打闹,那时盛夏的明艳阳光洒在池塘边,偶有蜻蜓点水。他们那时还只是孩子,对于这场离别浑然不觉,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似乎以后很难再回来这里了。只记得,那天村子里的私塾,早已空无一人。教国文的老师,把眼镜放了起来,看着老母亲的黑白照片,又收拾好了行李,端坐在私塾旁的空地,把上课的铃铛摇响了,可是并无学生来往,他的表情突然黯然了,落寞似无声洪流般渊流。
卖四果汤的阿婆,给阿牛送来了一碗四果汤,笑着抚摸他的头,道:“孩子,这是阿婆请你喝的。”在人群吵吵闹闹的声音中,阿婆慢慢的把推车收拾好,把装着红豆,仙草冻,绿豆,莲子....…的铁锅。一一塞进推车里面,她已经满头白发了,这一别,恐怕不知相隔多久,才能回来,也许一眼过后,斗转星移间,生命谢幕。她的儿子,在战乱里失去了双腿,靠着一双拐杖艰难的站立,两个人四目相对,也无多言。脸带怀念,仿如走过了一生春秋,故里破碎。
漂泊的旅行在路上,那是一个晴好的天。阿牛与他身边的人,在诀别的一刻,有人把所有家当装进旧旧的行囊。有人把黑白底色的全家福放在衬衣的口袋里,汗水湿透了全家福,慢慢的全家福上拍摄的日期,以及想对家人说的话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属于年代的悲哀终于,随不舍搁浅在了大陆。生意人带上做生意的家伙,还幻想着在隔一江的那里,可以一如既往的经营着祖辈传递的字号。有的裁缝把尺,和布料一一放进,本就空间不大的行李箱,装满藏青,大红,鲜绿的布料,可会是在未来另一片地方的绚烂希望呢?这个问题,他们心中似乎有了答案。卖四果汤的阿婆,在走的那一天,请全村人豆喝了一碗四果汤,随后,她表情庄重地把推车锁了起来。就放在岛口的码头上,她对儿子说:“这些,就放在这里吧。到了那边,总有别的路。”他们站在一旁,儿子穿起了军装,朝着故乡敬礼。曾经战火纷飞的时代,阿婆的儿子或许是迫于无奈,上了战场,很不幸的是他在战场上失去了双腿。随着战火渐渐宁息,他回到了家乡,拿着不是很多的抚恤金,给阿婆做生意的资本 ,摆摊卖着四果汤,他们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清苦。他们就这么驻足着,远方的天空隔着这样的一片碧海,投靠在海面上的轮船,带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影,更是带走他们固守在故里,现世安好的心。私塾教国文的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写了一封信,大致上告诉学生:不要忘本,这故乡毕竟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他不知道这样子做的效果如何,只是希望能在那些少不经事的心里,种下一个故乡温暖的种子。在每一张劝告与抚慰的信里,最后一行都写着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恐怕,他说的应该是自己吧。
一村的人在码头等着,海鸥在晴天下滑翔而过,远处的汽笛似乎越来越近了。他们的内心应该有忐忑,这不能诉说的感觉喜忧参半,拖家带口的离开,也有一些人怀着希望,想去那岸寻找新的机遇,或许,离开的同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那一代人,总是能随遇而安,告别了故乡,就更要好好生活,总不能一直活在怀念里,而让日子停滞不前。他们所认同的故乡,离开了,历经水上的漂泊,在隔岸的另一个归属生根了,阿婆和她的残疾儿子站在轮船上,无表情的望着,远方是他们不知道的未知旅途。教国文的老师,把戒尺和书放进了行囊,他吟诗着,面对浩瀚的大海,满目迷惑。那代亘远的离乡,终是淡烟一缕,随着远处的风流逝了,这种感觉,沉甸甸的,念旧如人,老一辈的怀念是下一代浅浅的谈资,那些还在人情世故尚不熟透的孩子,不太知道离开故乡的意义是何。而阿牛只在长辈们提起故乡的只言片语里,想起他八岁那年离家的样子,他不明白离家意为什么?只是模糊的知道,那家乡的一切,在他生命中占据了八年的时光。愈发遥远,却明艳如夏天。最后,轮船来了。
他们会带着这所有的眷念,终会来到下一站的归属:眷村。
这里关于家乡的一切,看似已经划上了句点。异乡人的生活,正悄悄开始,那些客家人,保留着他们内心的柔软。时日荒凉,贫瘠苍凉,也只是那个年代惯用的标记。他们可曾想象生活在别处,是怎样的?老一辈人回不去了,新的一代人在夹缝中努力生活。同样的,这场战争最后终于结束了,而那些老一辈的人,也曾是军人,也曾在浴血奋战里艰难的活下去。最后和平的时代到了,这些军人们纷纷放下了枪杆,有的通过一技之长成为裁缝,当过炊事兵的,开了排档。有的人肚子里有点墨水,办了私塾,维持生计。他们或许并不想有意地加入那场战争,也不想背井离乡,他们只是想做一个普通人,一家人平凡的活着,吃得饱穿的暖就够了。可是无奈,命运的绳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历经过烽火的洗礼,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
但还是顽强的活下来,还成家立业,有了孩子。这或许也是一种幸运吧,祖辈历经过的沧桑与苦难,在他们的口中风轻云淡,却在一代代传承的后辈口中肃穆庄严。或许那代人正是因为饱受过苦难,所以那颗心早已结了茧,格外坚强,当他们提起这些苦难时,才能从容不迫的当作骄傲的资本。毕竟,他们的过往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真真实实的存在。因为,那些真正的勇士才敢直面惨淡。
坚强的祖辈,是很美丽的人。
即使分离,却不会忘却故乡的一切,祖辈们总是这样看重根。
战争结束了,他们又要被迫的背井离乡。可是,那颗心,始终不会忘记家的方向。心里有根,纵使四处漂流,相隔天涯海角,也依然不会遗失内心深处的热爱。
下了岸,却已是别处的归属。
阿牛随从父母来到了眷村,同住在一起的还有卖四果汤的阿婆,教国文的老师,那些做裁缝的街坊四邻,还有和他一起长大的孩子,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在另一个地方活着了。阿牛八岁那一年来到眷村,他一家人的生活还暂时无着落,只靠父亲出海打渔为生。阿牛的妈妈也体弱多病,卧在不是很大的房子里的床上,替人缝补衣服,做一些女红,换来杯水车薪。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与他们来到眷村前并无差别。一家人相依为命,体会到贫穷带来的无奈,依稀记得,阿牛的衣服总是缝了又补,几年了,都穿着一件衣服,尽管衣服上已经布满污渍,全都是花花绿绿补过的破洞。晚上,家里用不起电灯,就连煤油灯也没有,阿牛预习功课的时候,母亲总是拿出一个快要烧完的蜡烛给他点上。而后,她站在一旁,看着阿牛,慈祥的抚摸着,轻言细语道:“阿牛可懂事了,学习真用功,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不会这么累了。”而后,母亲又剧烈地咳嗽起来,这个病根是老大难的问题,加之家里条件并不好,就算只供阿牛读书就已经捉襟见肘了,于是母亲决定扛着,但肺部总是感到一阵阵隐痛。这个病就搁置了,没有去找医生问诊。夜色慢慢深了,阿牛躺在床上,偶然间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的客家人童谣:天黑黑,欲落雨,阿公仔拿锄头,要掘芋……,那时,他幼小的心里开始怀念了,只不过他不知道,也不太懂,这种无可名状的感情叫乡愁。
阿牛慢慢长大了,学习一直很好。不过他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因为他的内向,造成了他在学校没有一个朋友,他每天三点一线的学习和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像是机械一般。早晨熹微的晨光渐亮,阿牛便被母亲轻轻唤醒,而父亲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阿牛背上破旧的书包,把书本一一放进去。只喝了一碗不是很浓的稀粥,就上路了。一路上,他途经过教国文老师的家门口,这个老人早已经不再教学生,只见他躺在藤椅上闭目养神。而在他的胸口还放着那时从家乡带来的全家福,全家福上他和女儿停格在一瞬间,可是,那个故乡,他们却早已经回不去了。他的故乡,早已幻梦,女儿却在眷村结婚了。看似另一种生活已经开始了。老辈的思乡,凄凉凋谢,而下一代却在另一个地方凝视着远方,这种情结就是生活的多样。
阿牛没有吵醒他,只是悄悄走过。时间慢慢流逝,平凡的阿牛还是在努力的活着,转眼又十年过去了,阿牛十八岁了,母亲也在那一年死了。他收拾好悲伤的心情,准备告别母亲的死亡,带走了父亲的期许,去向台北,在那里读大学。迎接全新的自己。
时间总是毫无意料的走过,阿牛过了而立之年,在台北有了自己的家,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有了孩子,有了妻子。而老父亲独自生活在眷村,两个人相隔很远的路程。阿牛随身把母亲的骨灰盒带在身边,他知道这个小小的盒子装着关于母亲的一切。而关于家乡,却是母亲永远的遗憾。或许,想要回到故乡只能是一场美丽的梦了,而梦醒来依旧荒蛮。
直至现在,阿牛才意识到故乡对他的重要,少不更事的心,对于故乡只有模糊的印象。而现在,回想起父母口中的故乡,曾经那样深刻的扎在自己的生命中。尽管那时顽劣的小孩,并不知道故乡的意义是何。而始终,漂流异乡,根从未生长。命运如匆忙的风景,让故乡的路走马观花地速度掠过。而想要回去,却发现身处于逆流里,身不由己,随流摆动。
那些离家的人,背对时间的洪流,迫于命运的无奈。而提起故乡,只能是一种慰藉,逆风黯然,荒梦一场。却总无落叶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