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这几个词是在3月份李教授分享的常州会议通知上。仅从字面上我就觉得这一主题挺有意义的,因为我不仅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6月4日—5日,我和蓝老师、程老师、钟老师一行四人来到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参加了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现场研讨会。一天半的饕餮盛宴,高密度、高水准、高效率,我们听了19场个人报告、两节班队活动、两场特邀专家点评,听了14位专家的点评。所有的主题都紧紧围绕“学生工作”“学科教学”“综合融通”展开,无数次的思维碰撞不断刺激自己的脑电波,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我学到了什么?我要继续做什么?
一、我学到了什么?
1.持续的自我探索
学生工作包括哪些?以前没有认真想过这些概念和内容,这一次会议,让我明晰了学生工作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学生岗位、学生活动、学生日常生活、小队建设等。综合融通要融通什么?如何融通?是否什么都可以融通?都需要融通?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边界在哪里?张老师把“综合融通”比作泡茶,我觉得非常形象。会议现场,包括两本厚厚的论文集,我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角色的教育工作者呈现的综合融通的途径与方法,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存在很大差异。有发生在课堂上的、放学后的、周末里的,也有发生在假期里的。涉及的面千差万别,有结合学科教学特点的,有围绕学校顶层设计的,有结合班级特色的,有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途径更是多姿多彩,有班级社团、魔法教室、班级俱乐部、亲亲玩伴团、“畅玩乐享”活动日、四季电台、阅读项目等。虽然每个人的汇报点不一样,但是出发点和核心是一致的,那就是“学生立场”“学生发展”“综合融通”。每一位研究者所做项目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为了实现“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至少兼任两门学科或者更多学科的教学工作,但我从没有想到过融合。感觉一件一件的工作都是割裂开来的。
翁文艳老师结合“领导力”对会议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的时候说到,领导力是人一生中自我的探索。为什么这些代表能够有这么多精彩的报告?我想是因为他们持续的自我探索。这也正是我继续学习并持续努力的点,只有不断的自我探索才能实现自我成长,从而帮助学生成长,带动更多人的成长(如家长、学科教师、其他老师等)。
2.对班主任角色的再认识
一天半的会议,我又开始思考这个最本源的问题,班主任是谁?班主任工作到底包括哪一些?班主任工作的边界在哪里?班主任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不同的人对班主任有不同的解读,班主任的角色也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定位。“法官”?“保姆”?“老娘舅”?管理者?教育者?组织者?问题解决者?领导者?我还是最赞同班主任是“领导者”这一角色定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点化者、领导者,而不是代劳者。李家成教授在《论班主任领导力的实现—基于对班主任、学生与科任教师关系的思考》一文中从“班主任作为问题解决者”“班主任作为关系建构者”“班主任作为教育引领者”三个层面具体阐述了班主任领导力的实现。
那么如何实现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呢?是否每一个班主任都具有领导力?其实这是很有难度的,班主任必须要有复杂的思维,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这就需要学习、反思、实践,从而实现工作变革,有能力领导班级学生、班级学科教师、班级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是极其繁重的,这样的学习改变是否会增加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呢?在加入李教授团队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会”。可是半年多的学习成长,我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坦然了,有了完全不同的视野与角度。学校的活动安排几乎每一样都是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具体落实的,那么,班主任就是活动任务的实施者吗?我想不全是的,我们应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思考是否每一样活动都是有意义的?学校的活动是要让学生参与还是参加?当我们站在全人培养的视角下,做到学生立场,用发展的眼光再来看待活动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如我校的六一儿童节活动,我以小队为单位,在队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设计海报,准备美味小吃,摆摊算钱等,全员参与,孩子们在真实的全程的参与中很多能力得以发展,如策划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总结能力等。
3.班主任要有边界意识
“边界意识”是这次会议新学的一个关键词。班主任到底哪些事情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如何管?如何引领?束彦老师分享的《1+1>2》的分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得不佩服束老师的班主任领导力、人格魅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引领者,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是班级学生、家长、学科教师的领头人,不能单枪匹马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更需要发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带动更多人的发展。“种我的田,肥我的地。”“追求知行合一,互动生成,重心下移,成事成人!”
4.追求高质的工作方式
我觉得一切的努力、各种形式的综合融通都应该是为了实现高质的工作方式、更高目标的育儿价值。如东方小学展示的两节班队活动,无论是五年级的孩子,还是二年级的孩子都落落大方,都具有极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考力、现场应变能力,当我惊叹于孩子们的表现时,我更加敬佩东方小学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扎实有效。尤其是东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参与策划组织学校运动会,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东方小学背后的新基础教育实践变革的内力。
怎样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育人方式可以实现学生高端素养的发展?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的魅力。如果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班的学生有这样的活动组织能力,班主任以及学校领导是否可以更加轻松?学生是否可以获得更多元的发展与成长?
仅靠经验积累的班主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不足以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人。尤其是枯燥乏味的班主任工作让人厌倦、身心俱疲,面对一定要担任班主任的现实,我觉得唯有从改变自己开始。
高质的工作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我给自己设计的路径是:学习成长——思维方式——工作变革——提升质量、品质。本学期我在班级尝试了岗位变革,实行班级岗位人人制,涌现了一大批以前被忽视的优秀的学生,这一部分同学责任心极强,每天都能自觉地把自己认领的岗位做好,如这学期我不需要再提醒“把后面的书包柜上的灰尘擦干净”等这样的日常小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极大的,在岗位实施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同学责任心缺乏,完全不把认领的岗位放在心上,通过定期的评价、树立榜样等途径,让人欣喜的是有一小部分完全不在状态、没有责任心的同学开始改变,变得认真负责起来。还有我们班的小队建设以来,我发现队长的领导力得以充分挖掘、形成,队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不断加强。让人特别欣喜的是班级卫生工作,一个小队负责一个星期,小队里分工合作,制定卫生值日表,选出组长,在轮到值日的时候,不需要我去提醒,队长以及队员之间相互提醒。各个小队之间分工合理,依据各不相同,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如有些小队安排早上来得比较早的同学打扫班干区(因为班干区是早上打扫的),来得晚的安排打扫教室(教室是放学后打扫的);有些小队安排女生打扫班干区、男生打扫教室。(该小队认为包干区很大,男生在外面打扫的时候会玩、打闹、说话,女生打扫得更加仔细,可以避免扣分。)
这样的改变,让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轻松。当然我做得还很不够,要想真正实现将班级还给学生,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从而实现变革。
二、我要继续做的
一天半的会议很快就结束了,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考、持续的冲击,学习与改变不会停止。
1.不断的学习
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工作方法,唯有深度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与思维品质。
可是,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我觉得要学会取舍,抓住“核心问题”展开学习。就像翁文艳老师说的“尽我所能所力做我可以做的事。”
2.继续加强班级日常生活中的重建
首先就是要在暑假里认真研读《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这一本书,理论指导实践。学生最好的教育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其次努力融通班主任工作与语文学科教学。语文本身就非常注重人的培养,何不将其与班主任工作融合?值得尝试。
3.为三年级做准备
过了暑假,孩子们就升入三年级,我也结束语文、数学包班教学的模式,开始分科教学。如何团结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一起为班级建设助力,为孩子成长助力呢?束老师的实践给我很大的启发。
一天半的会议,还需要后期慢慢消化、吸收,希望可以综合融通,育自己、育学生、育更多人的生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