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演奏琵琶的情境是这样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演奏者对节奏的把控,瞬间让读者了然于心。
阅读这件事,也可以像演奏琵琶一样,可以做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让知识点如珍珠落玉盘般,在脑海里有节奏地跳跃。
如小弦切切般跳读,略过不重要的部分
跳读,对于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来说,可以像轻拨琴弦一般,把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快速略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全书的理解。注意这三个标志,就能做好跳读:
(1)为区别其他同类书籍加入的作者自述
(2)印证理论或者主张的特殊事例
(3)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我们读一些实用类的书籍,更希望看到的是干货,对渴望通过干货提升自己能力的读者来说,上述三部分内容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该部分属于与提高自身认知、眼界无关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无情”地跳过。
如大弦嘈嘈般速读,关注被作者强调的部分
我们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略过,还要知道哪些地方需要重点关注。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可以避免遗漏一本书的要点。
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序言是作者为自己的书做的一次推广,目录是作者观点的表述框架,这两个部分能够看出作者的写作功力,聪明的作者一定会在序言和目录这两个部分下足功夫,以赢得读者的青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曾提到过,在非常重要的检视阅读这一层,需要通过阅读序言和目录,对一本书有初步的理解,才能提出与该书相关的问题,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在分析阅读的过程中,才能确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总的来说,通过序言可以知道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通过目录,可以选择读者自己希望读的章节。
2、仔细阅读前五行和后五行
一本书的结构,一般以章、节、段作为标准的内容排布。跳读通常以“节”为单位进行。当一些章节难以跳读时,可以只读这一章节的前五行和后五行。
这样做可行的原因之一是,我们跳过一部分内容时,大脑会根据我们读到的内容,自动脑补被跳过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虽然脑部的内容不一定与原文意思一致,但也并不用在意。
原因在于,一个话题的开头,通常是提出要论述的主题或者观点,中间的部分是举例论证,文章结尾的部分,一般不会用事例来结尾,而是通过概括性的文字表达作者的主张。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跳过了中间的事例部分,并不影响我们对一个主题或者观点的理解,同样可以把握整本书的结构。
当然,我们完成了前五行和后五行的阅读以后,觉得这篇文章很重要,有仔细阅读的价值,我们还可以回过头,仔细阅读。
3、确定阅读的关键词
最好的阅读习惯是,带着问题阅读。所以,在开启一本书的阅读后,一定要围绕读者自己确定的关键词,展开这次阅读,在读到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可以把包含关键词的这一章节仔细读一读,以掌握大致内容。
4、用多种不同的节奏阅读
一条河流会有地势平坦和落差大的区分,同样地,阅读也应缓急有度,读者要重视阅读节奏。
读者要在或快或慢的阅读节奏中,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阅读节奏,这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体验中就能自然发现。
当然,还要习惯不同的阅读节奏,觉得某个段落重要时,降低阅读速度,觉得某个段落意义不大时,就快速略过,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阅读节奏,使之缓急有度。
这样有意识地控制阅读节奏,可以避免单调、茫然刷字的阅读体验。
对于可跳读地标志,以及提高阅读速度地四个步骤,都建立在读者要有自己地阅读目标上,在开启一本书地阅读之前,该有的思考、问题不可或缺。因为带着目标阅读,自己才会有实打实地获得感,认知的提升才有方向。
好曲终有尽,回味应无穷
一曲琵琶听完,白居易写下了《琵琶行》。
但对读者来说,要求不用这么高,只需要把书中的精华留在自己的摘抄笔记上即可。
有输入,还要有输出,让书中的要点再一次从脑海中流过,才能避免遗漏,这也是输出的重要价值所在。
阅读如弹琴,其道一也。节奏至关重要,把握节奏是读者需要不断揣摩、修炼的一项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