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些年我遇见的人,做的事里,我对什么感兴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些年,其实自己一直在渴望自我成长,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自己的阅读,有汪丁丁老师、袁岳老师的书籍、微博,理财书籍,历史人物传记,罗宾斯等一些成功书籍,时寒冰老师的几本著作,还有一些网络公开课。
这两年来,在做了一次职业规划之后,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密集付费学习的过程。大量购买的书籍,喜马拉雅、十点课堂、壹心理、一块听听、得到、幸福进化俱乐部、线上社群、小密圈、各类教育与成长的公众号文章。破天慌的参加了幸福进化俱乐部的五周年庆、做自己论坛。
所有的这些,都是自己对成长的渴望和探索。职业规划的建议的目标,成了一个锚,一个自己潜意识里成长方向的锚。
因这对于规划目标的探索,参加新精英的生涯规划师的培训,参加杭州智涯的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习。均拿到证书,但缺乏实践的经验。
2018年,精力主要投放在CEO课程的学习,阅读一些关于理财、幸福、改变、教练的书籍。希望通过学习,可以让自己成长更加的高效,对理财或者投资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所有的这些,都是对成长的渴望,对幸福要义的探索,对自我可能的探索。
自己是芸芸大众的一员,同样在追求更优秀(不敢说优秀)、更成功(还说不上成功)、更富裕(还说不上富有)的状态。
那,我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吗?
因为有焦虑,迫使自己做出了各种行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包括购买书籍、购买微课、参加培训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焦虑;焦虑缓解,状态放松,回归常态;应了时下流行的金句“学习了那么多知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所有的焦虑和努力,成了缓解自我焦虑的一种手段,周而复始。
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真正在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值得不断叩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是别人的认可,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还是满足自己呢?
成长既是对自我的满足,也是从价值现状到价值目标的过程。
自我的满足,满足自我的什么呢?对自己努力的认可,对自己价值在家庭、工作、社会中表现的满意。
自己对生活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差距,引发焦虑,有时自己陷入了焦虑,有时自己行动起来,去做一些事情。
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通过成长去满足自己和家庭的需要;通过自我的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合作中凭借能力去服务一些人,获得自己的报酬;同时满足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需求。
2. 为什么这对我很重要
满足自己和家庭,使得自己能够心里平静,家庭和睦幸福,家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孩子快乐成长。
满足自己服务他人的需求,体现自己的价值。
3. 当我得到我想要的,我会成为自己很想成为的什么人?
当自己做到这些,我想,就达到了古典老师所说的“有人爱,有事做,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是自己所渴望的,一个不为生存忧虑、对自我价值感到满足、对未来信心满满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就是自助、助人的状态。
4. 当我获得我想要的,我会给社会、组织、家庭带去什么样的正面影响?
首先,对家庭来说,可以提供比较好的氛围,足够的好的物质条件,满足家人的各方面需求。
其次,对于组织来说,可以有一个满满正能量的员工,一个与组织共同成长、发展的人。
最后,对于社会来说,多一份支撑,多一份和谐与稳定,多一些正向的带动,多一些温暖和感动,多一分建设。
5. 到底是什么在阻拦我?
成长路上四小妖,不敢梦想(对梦想的恐惧)、不敢失败(对失败的恐惧、失败者认同)、不敢突破(对系统认同)、不敢冲突。我想阻拦自己的不外这些。
首先是觉得自己不配的僵固性思维。
其次,不能接受失败,不能接受实现想法的时间可能需要长一点的现实。妄想一步登天,快速成功。
第三,还有自己能力的不足。这些能力,包括一些基础能力,学习、沟通、协作、表达等。
6. 我的优势和驱动力是什么?
自己的优势,是对自我探索的热情和坚持;
驱动力,来自于对自己现实的不满,来自于对人类智慧的追求,来自于对自己可能达到情景的不懈追求。
7. 我还差哪些能力?
突破、链接的能力,自己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将行动不断执行复盘提升的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表达力
8. 我有哪些资源?
自己、家人,还有一份目前的工作;
人事网书的信息资源,自己这两年参加的学习,加入的一些圈子
自己目前的一点点存款
还有自己的意愿
9. 我在担忧什么?列出你想到的所有风险
失败的可能,这里指自己放弃探索的可能
家人的反对
由失败引起的对家庭的影响的担忧与恐惧
身体方面的风险(对自己身体有自我怀疑)
后续投入支持不足
对自我信心不足造成的行动犹疑和拖延
10. 为了完成目标,我也许需要对什么说不?
对一切完成目标不利的可能说不
对自己的犹疑说不
对自己的恐惧说不
对一切反对的意见说不,
对自己内心的小妖说不
对所需资金投入的担心和不安说不
对能力的不足说不
对自己不利于达成目标的习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