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八大怪里,“油泼辣子一道菜”位列其中,久负盛名,流传悠远,我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吃起饭来,无辣不欢,对此也理所地当然深表赞同。
其实,在最早的艰难岁月里,只要有辣子,就是一道菜,是不是油泼的并不是必须的,毕竟那时碗里能飘起油花花的人并不多,当然要是能有油泼辣子,那肯定更好了,绝对算一道陕菜了。
我对吃辣椒的记忆始于学生时代吃辣椒夹馍的印象,那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永远难以抹去。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班里同学基本都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富裕,午餐都很简单,大都是馍馍加开水,啃的馍都是从家里背来的,几乎没有什么菜可吃,但每个人的书包里都无一例外的会有个小瓶子,里面装着拌着食盐的干辣椒粉。
冬天的时候,每到吃饭时间,在教室外面的窗沿下,同学们都会随意站成一排,晒着暖阳,各自手里都拿着自己的馍馍,将其从中间掰开,在其中的一半上倒上辣椒粉。吃的时候,两手并用,一只手拿着有辣椒粉的,另一只手持着没有辣椒粉的,不停地相互蘸一下,然后就津津有味地吃着,辣椒让没有味的馍馍满足了自己的味蕾,肚子的饥饿得到了抚慰,那个画面感至今依然清晰。
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再蘸着干辣椒粉吃馍了,油泼辣子便成了饭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了。我做油泼辣子的工序其实很简单,首先将蒜、洋葱、西芹、小葱等各种配料切好,放在碟子备用,然后在碗里装入粗细辣椒面各半,再加一些白芝麻在里面。接着往炒锅内放入适量的花生油,并将备好的配料加入其中,开小火煎熬,当发现锅内的配料变的微焦时,将配料捞出并丢掉,然后将花生油趁热倒入花椒面,边倒边搅拌,最后再加入少许农家醋,将其自然放凉即可食用了,它吃起来辣中透香,回味无穷。
吃面条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油泼辣子的助阵,我的的食欲也会减少一半。在我的心里,面条和辣子是不分家的,面条是基础,辣子是灵魂,没有灵魂的面条于我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红红的辣子,然然的面,它们共同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有面无椒的饭是难以下咽的,有时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地吃着白乎乎的面条,还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没有辣子的面条在我的心里一定是抗拒的。
我喜欢吃辣子,但有的时候却吃的我上了火,嘴里会起泡,疼痛难忍,于是不得不暂停几天,这一段时间真是难熬,吃什么东西都不香,感觉胃口直线下降。等到嘴里的泡消失以后,迫不及待的我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嗜辣如命,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喜欢吃辣子,可家里人却都不喜欢吃它,他们把我看成了异类,正如我看他们不吃辣子一样。但是,爱好是自己的,你无权要求他人处处与你和谐共振,尤其在这吃辣椒的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