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指导了一个同事改课,我觉得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有两方面的收获:如何教他人写课、专业之外的收获。
1. 如何教他人写课——启发,而非“我来改”
我介入的时候课已经写好,很用心地输入了大量内容,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全部正确但重点不突出,重点不突出的原因在于逻辑线不清晰。
基于这个理解,我先了解了课前调研学员的基础是什么样的,反馈的问题聚集在哪方面,你的内容支撑解决他们的问题吗?——这一步做完之后,筛掉了10%左右对于本课程来说“多于”的内容,从学员分析(起点和常见问题)的维度筛选内容。
第2步,现有的内容,你希望学员学完之后有什么收获?——聚焦半天课程能做到的事情,筛选出重点内容,基于目标又筛掉了冗余的10%左右的内容。
第3步,开始梳理内容逻辑,比如,开头学员通过课程可以得到“1个逻辑1个模型1个工具包”,后面展开的内容里,三个一都是什么并没有明确体现;从内容出发,深究课程的主线是什么?同事用前中后串联了内容,但是在下个模块又引入了另一个逻辑线,导致内容前后没有明显的区分,甚至有重复的“嫌疑”,于是重新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一步结束,课程有了“干净清晰的面貌”。
第4步,每个知识点怎么讲,从大的课程设计的范畴来分析,建议:把要讲的内容(比如:培训分组)直接用在课堂上做示范,有些内容交由“高能力”学员来分享和示范,增加学员总结收获的环节,这样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让一个在这方面擅长的学员收获到“成就感”。——在培训目标(学员收获)维度,认知目标是必须的,与此同时对于很多人说来有趣、社交、成就感的需求也很重要。
2. 专业之外的收获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课程内容还有精进的空间,但是“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最后课程讲授效果非常好,从学员来到学员走设计了很好的体验活动,结束地很温情。这种用心、暖心的做事态度,是同事带给我的“礼物”。
从梳理课程的角度看,做人做事一定要持有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完美,接纳差异,从看到的优点出发来沟通和提建议。当然,我也意识到我很直接的指出了一些不足,好在对方也很包容,才让我顺利地“指导”了她写课。
——2021年11月27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