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就是在价值、尊严、人格方面与学生平等,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 。
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尊重的核心是对学生的无条件接纳。即接纳学生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即接纳和自己相同的一面,也接纳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一面。接纳自己喜欢赞同的一面,也接纳自己厌恶反对的一面。
即接纳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接纳其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从态度上说接纳是中性的,没有喜欢、厌恶的情感内容,没有欣赏、仇恨的态度差别。
尊重的表现:
信任是尊重的基础与前提。
心理老师只有对学生信任,才能尊重学生,才能全身心的帮助其解决问题。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成长的主观愿望。 在关系没有完全建立时,学生在某些敏感、隐私问题上可能会有所顾忌,表现出犹豫或有意的掩饰等。心理辅导老师应理解学生的表现,通过理解、温暖能解除学生的顾虑,促使双方建立信任感。
相信学生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但由于其能力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或不一致,也可能阻碍与心理辅导进行深入交流,心理辅导老师也认为这是学生需要成长的地方,而非故意的为难自己。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建立的前提下,适度的表明对学生的看法,不但不会损害师生关系,还会对辅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尊重也是完整的接纳以礼待人,一视同仁,信任自己的学生,注意保护对方的个人隐私。
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自我调节,自我成长,解决自身的问题。
尊重的四种成分:
1、对学生的承诺(不随意毁约,比如约定时间辅导)
2、努力理解学生
3、非评价的态度,避免批评或指责,
4、适度的热情——温暖。
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