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近跑了两天图书馆,花了2个下午看完的一本小书。篇幅不长,薄薄的一本,讲的是抑郁的蛤蟆先生在朋友的劝说下去看心理医生苍鹭的全个咨询过程。书里的有几点内容,让我感触很深。
苍鹭在一次咨询中,提到一个故事。“想象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只住着三个人:你和其他两个人。那两个人的身高比你高一倍还多,所有的事情你都得完完全全依赖他们,不光是吃喝,你的情感需求都得靠他们来满足。他们通常都对你很好,你也用爱来回应他们。但有些时候,他们会对你生气,这让你感到害怕和不快。他们是那么的高大有力,所以你感到很无助。”“在这个故事里,或许你会感到很压抑,希望离开这个环境。但不幸的是,你无法逃离,你必须只能忍受这个状况。”
如果,你听到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其实,我们都曾生活在那个小小星球。苍鹭故事里的人物,就是孩童幼小的你和你所必须依赖的父母。
想象一下,在那个星球上,小小的你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这就引出了苍鹭提到的一种状态,即“儿童自我状态”,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它是一种小孩儿面对外界刺激或影响,而做出的反应,是一种本能的、或经过试验后达到所求目的而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深深影响着成年后的我们的行为模式。(我的理解性概括是这样的。)由此,我也想到好一些心理方面的碎片化关键词:原生家庭、3、4岁是儿童性格成长的关键时刻。而这些,像是一条线,多少牵扯着我们长大后的生活。
除了“儿童自我状态”,还有后文提及到的“家长模式”“成人自我状态”,让人很受感悟的,是苍鹭提到的,“人生坐标”。
“人生坐标”里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为“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你不好,我也不好。”
苍鹭是这样解释“人生坐标”的:“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状态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真的是一个让人很值得细细咀嚼的四个字。当我们跳出自己的世界,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分析自己时,真的会发现一些极其有趣又“魔障”的行为。内心真的隐藏着一个“小小人”,小到你大部分时间根本就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但它就是那么悄无声息的操控着你,引诱着你的行为往它所想的方向行动。真的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小坏蛋”。
回到“人生坐标”的四象限。
1、“我不好,你好”
“ 是一种“悲伤的儿童状态”。代表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认为自己很差,别都比他好。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极端行为是:自杀。”
2、“我好,你不好”
“ 是一种“挑剔型父母状态”或“养育型父母状态”。处于这种心理坐标的人常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他们会证明别人根本都是无能而不可信的,将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极端行为是:谋杀。”
3、“我好,你也好”
“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是我们应该去追寻的一种行为方式。我想,将人生调整为这种模式时,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宽容和释放,也是对他人最大的包容和理解。
不过,我发现,有些时候,我也常常掉进“我不好,你好”的模式,对有些事情过于要求完美和严苛,用一种自责和刻薄的观点进行自我PUA。我相信,有这种感觉的,绝对不止我一个。
我想,或许在今后的日子里,如果内心那个“刻薄的小人”又再次跳出,想要进行尖酸苛刻的PUA时,我可以静下来,深呼吸抱抱自己,安慰自己:“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你很棒,你无需完美,你只要是你就好,多分点爱给自己。”希望,你也是!!
书中的蛤蟆,就是经过了十几次的心理咨询,在心理治疗师苍鹭的帮助下,慢慢的突破了一些情感上的束缚,找回了自己情绪,重新主导了自己。有时候,感觉人就是一团团的情绪呀,哪里缕不顺,就卡带了。
这是一本科普心理咨询过程的小书,也是一本让我们正确看待“抑郁情绪”“抑郁症”的书。嗯……不知道现在大家都是怎么看待“抑郁”“抑郁症”和“心理治疗”这方面的东西呢?抑郁症就是一些闲的慌的人才会出现的吗?是他们自己过于多愁善感无病呻吟而造作的?看心理医生一定是心理有毛病,精神思维有问题?
不是的!!我总感觉,那些有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人,大都是一群善良的人,温暖的人,只是在某个节点,他们的人生卡住了。而从医学方面讲,“抑郁症”就单纯是一种疾病,就像我们着凉了就会感冒一样。既然世界上有很大部分人“带癌生存”,那么,“抑郁症”也不应该是某些什么羞于启齿的疾病。但愿,有更多的人可以客观的看待这只黑猫,用科学的方法,面对它。希望,有更多温暖的爱去治愈那些人儿,而不是不屑一顾的忽略和嫌弃。他们需要关爱、陪伴和温暖。
愿所有悲伤都能被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