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八)
2022年2月18日
席勒的内倾型立场很明显,且只能将上帝思考为永恒的存在,从感性中抽象出来的自我是他分化出来的最主要的观念。他的上帝的最高价值就是自我的抽象和持存。但是,意识上他相信一个恒定的永恒不变的上帝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与客体的关系又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无意识之中。
抽象的意识态度从事件中吸取经验,又从经验中概括出规律,从而容易导致局限和贫乏,如此构成了内倾型的特征。抽象的意识态度进一步发展导致无意识发展出一种补偿的态度,与客体的联系受到抽象作用的限制越多,客体在无意识中获得发展的渴望就越强烈,情感联系将会受到更多的压抑。
内倾型为使自己逃避感受性,必须把形式赋予外部世界。
席勒对外倾型的概括是:把所有外在的事物内化,赋予一切内在的事物以形式,这是一种内倾型意识态度的理想。这一程式出现了一种主动的力量。感性的就是只作为世界而存在,为了不止做为世界而存在,就必须为事物赋予形式,代表的是对被动的,接受的感性原则的倒置。对于席勒程式的执行必须有无情而严厉的权力观点才能贯彻。
二:关于基本本能
“感性的”本能在于“让时间来限制人,并使人转变为物”。席勒认为感官感知是具有反应性或感触性的(内倾型的典型特征),它要求变化,而观念必会反对一切促其走向变化的事物。席勒并未将情感和感觉从交织状态中区分开来,他认为这对概念是可以互换的。他的“情感-感觉”是特定的,未曾超出个体的情形。席勒认为“情感-感觉”是一种功能,并未获得自我的认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只是一种不确定的附属物,感性本能很大程度上被物质的与特定的东西限制。
席勒将感性从“人格”中排除,认为情感具有“情感-感觉”的性质,并认为它是绝对特定的,形式化的思想,即被赋予了“形式的本能”(即最高的价值,真正永恒的价值)。
2022年2月19日
又是阴雨绵绵的日子。
认识世界需要思维、情感和感觉。心理系统只是一个适应系统,在此之中仅思维有有效性,但却不应持“情感-感觉”看成与人格不相容。
席勒指出“不过,你的个性和你现在所需要的都会与变化一同消失,你现在所强烈追求的终将有一天会变成你所憎恶的”。
人与一种已分化的功能的认同说明他正处在集体状况中--与最初之时人的集体的同一不同,这属于集体性的适应,但同时也给我们天性中发展水平较低的方面造成最大的劣势(即可能会发展成为我们个性的部分)。
席勒意识到思维与感受性(情感-感觉)两种功能可以互换。作者引述了席勒的著名的论述,解释了何为低级外倾(当情感-感觉被赋予积极的思维的能量,未分化的情感-感觉变得无可匹敌,个体与被感知的客体相同或陷入一种极端的关系中),另外,内倾型就是“不管从外部还是内部都极少能影响他达及人性)。
以上论述,席勒仍然是从纯粹的内倾型角度出发进行写作,外倾型通过客体找到了自己。外倾型趋向内倾型时,出现一种与古代具体化的集体思维相同一的状况,此种集体思维为感觉-思维。此过程中,外倾型失去了自己。席勒认为两种机制(感觉与思维|事物与形式|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对立是无法调和的,但两种本能却又都是不可或缺的。作者从席勒的论述中推论出精神也必须让位于感性。感性与精神拥有同等的权利,两种本能具有共生性。 在此认识下,对立面就成了某种有益的能促进生命的东西,且需要保持和强化。内倾型思维的情感-感觉与思维或感性与精神之间的全然对立会导致一种相互的限制,在心理上表现为权力原则的废除,即摒弃凭借已分化的和适用于集体的力量而宣称具有普遍有效性的观点,这种摒弃直接导致了个人主义(对于实现个性的要求,人应该为何的实现)。
囿于所属类型,席勒认为两种本能的联合是一个”理性问题“是不对的,只有在第三方仲裁的情况下才可能理性的统一起来,生命可在两者之间创造一种新事物,与两者不同,从两者吸取等量的能量,席勒称之为完满的命运的象征。
在此,作者讨论席勒的对象征的本质和起源的看法。
感性本能的对象(生命):一切物质存在及所有直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
形式本能的对象(形式):事物所有形式方面的性质和所有它们与理智能力之间关系的概念。
生命的形式是调节功能的对象,代表统一对立物,是我们最广义的美。
象征的前提条件是具有创造象征的功能以及能理解它们的功能(为象征的思维或象征的理解。不参与创造象征)。
象征的本质可被理解为其本身所要表达的不会被完全理解,用直觉暗示其潜在意义。
创造象征不是理性过程,席勒称这种象征创造的功能为第三种本能,即游戏本能,介于两种对立的功能之间,公平的处置它们的性质。将感觉与思维规定为两种严肃的功能,两种双立功能之间,对内倾型来说是”情感-感觉“,本质上来说是现实功能。游戏本能的功能是使对立物融合于其中的第三因素是一种兼具创造性与接纳性的幻想的活动。席勒赋予游戏本能首要的地位,压抑的解除使对立物之间的冲突达成一种均衡,当然势必会贬低最高价值。席勒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游戏不可能平衡这种坚不可摧的对立,第三势力便断不可少。这就是一条”无限的可决定性“的道路,它不会与美游戏,但人将之立足置于何处便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人作为一种存在,本身就有感觉与思维两种对立功能并服从于他们,使用他们。此时,人要做的首先是使自己与它们有所区别。
锡尼西奥斯在《论梦幻》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幻想的精神“,与席勒提出的游戏本能以及作者提出的创造性幻想同样具有心理学意义。在此,作者引述他的著作,对所谓的恶魔入侵进行了解释,同时也提出了要使个性从对立中分离出来,某种严肃的东西或某种相当重要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但意志并没有解决使人如何摆脱野蛮性的问题,因为未曾建立起那种唯一能赋予意志公平的对待对立物并使其统一的任何条件,只要意志的内容依赖于其中的一方,它就会更多的被这一方所限制,另一方面,为公正解决冲突又必须远离任何一方。席勒将它看成是象征的内容,以两种不同的本能为前提条件的实现是绝对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