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课外教学内容来自21世纪报32期的一篇文章Deep Underground。这篇文章带我们来到祖国广阔而富饶的新疆,探寻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科1号深坑。
读中环节的第一步是分析段落主旨大意,这是阅读中比较难的题目。尽管讲授了做题技巧,但在实际考试中,学生往往得分率不高。而这篇文章第二段的主旨大意就让学生犯了难,选择A选项Why it was difficult to
dig such a deep hole?和D选项How the engineers dug it?的人数不相上下,比例是48% VS 52%。针对这个数据,我很自然的开展了同侪教学。本准备在每个选项中挑人说明理由,但同学们已经按耐不住想要辩论的心情,主动举手发表观点。我惊讶的发现他们的分析角度很多样化,有人从段落第一、二句分析,有人从高频词解析,也有人从句子主语出发,还有同学联系上下段,综合判断。一轮辩论过后,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次投票中,就只有两位同学依然坚持选A,而其他同学都选择了D,也就是正确答案。整个教学过程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但让我真正看到了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也更清楚他们做题的痛点。审题不清、思考不全、心态急躁都是他们需要一一克服的挑战。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一种观点认为英语最终考察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一个输入,一个输出。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孩子们就很难在有难度和考察思维的题目上有所突破。所以回顾这节课,我依然认为花费课堂时间去激发学生思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