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境,有所得

                                    黄嘉欣

          南京,温渐降,我们,情渐暖。
          接近一周的学习生活,同行10人的小伙伴建立了不一般的情谊,在求学路上互相扶持、帮助,不分你我。奔波于求学路上,一大早到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小学听从宋导师的学习、上课安排,由林舒茵、邹玉妍主动承担了“童漫作文”的课例展示,由黄嘉欣和李东儒承担讲座点评。小伙伴们主动求学、锻炼自我,争取一切的时间成长、蜕变。而后进行日常工作——粉笔字练习、备课。
        午饭后,10人小团队来到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参加中小学“读写结合”专题研讨会。会议第一部分由宋运来导师展示“童漫作文”——《荒诞的理由》。宋导师以读图、读绘本而落实写作。课前,宋导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营造欢快的气氛不仅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情绪,也为孩子带来一个轻松的课堂体验。宋导师以猜“中国最有名的小学生是谁”导入,高度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人物“小明”入题,引出“小明”遇到的烦恼——没有作业交给老师,要找理由。通过学生找各种“新奇”的理由,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畅所欲言,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宋导师设定的“先总后分”写作结构。最后让学生写自己的理由,把所有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有成就感。这节课例以教学作文的角度,方法新颖,又为我们拓宽了思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宽的习作教学路。整本书写作的目的,就是让儿童恢复与生俱来的写作兴趣与自信,在这个基础上,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先概括后分说”、“连接语运用”,还锻炼了学生想象能力,开拓思维。课堂结束了,学生们都不愿意离开,请求着宋运来导师继续为他们上课,这就是宋导师的魅力啊!这就是“童漫作文”的魅力啊!
        所得:童漫趣,儿童乐。
                巧引导,易下笔。
                句连段,段成篇。
                篇合本,乐分享。
          课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伟教授开展以“当前读写结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为题的讲座,黄教授以课文结合案例进行策略的指导,不仅让我们反思日常教学中的不足,而且指导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当落实读写结合时,要有写作的思维,要看到作者的写作思维。通过一篇文章,训练孩子认知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一种观察的方法和能力,然后迁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
        所得:语文教学,深入文本。
                  构建思维,读写结合。
        学无境,孜孜不倦,不负青春年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