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的两位作者是哈佛的赛德希尔教授和普林斯顿的埃尔德教授。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稀缺不止是表面的资源不足的问题,稀缺会改变我们的整个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稀缺都是资源充裕之时,我们放纵自己的结果。
# 专注的红利 # 当我们到了要交ppt,只剩最后一个夜晚的时候,通常效率会变高,一晚上所做的比一个月的还要多。这时,完成ppt就变成了一件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我们急于完成它,别的没有这个紧急的事情暂时都先往后放放。
*稀缺的代价:
1.管窥之见:因为在忙着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会忽略掉别的更重要的事情
2.心智负担:总惦记着其他的事情,会失去正念(比如你现在首要任务是午休,但被告知两个小时之后要做一个500人的演讲,这时候有很大的可能睡不着。稀缺也会带来更多的权衡,不断的选择会带来决策疲劳。
*四种常见的行为模式
模式一:借用
(向未来借时间,借钱,都是有利息的,利息会加剧稀缺)
模式二:杂耍
(杂耍状态就是停不下来的生活状态,出于杂耍状态根本顾不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模式三:短视和无力规划未来
模式四:缺少余闲(可调配的储备资源和消化缓冲突发事件)
*怎样跳出稀缺陷阱
1.安排闲余(留出自己可调配的时间,余闲是必需品)
2.节约心智资源
3.在一开始 ,资源充足的时候就开始努力,从源头扼杀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