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读历史类书籍。
上学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让我一直对历史提不起兴趣,直到读了一些有趣的书。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曾国藩传》等。
这让我意识到,历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创作出来的。
有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也有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有义有缺点。
马伯庸的历史小说《长安的荔枝》,主人公就是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
本书源于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句唐诗演绎出一段精彩的故事。
小说篇幅不大,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我几乎一口气读完。
作家马伯庸,从动笔到写完,用11天完成小说的写作。
主人公李善德,从岭南到长安,用11天完成荔枝的运送。
二者恰好都是11天的时间。然而,二人绝非一日之功。
11天完成写作,得益于作者大量的阅读和调研。
11天,从岭南到长安五千里路,一千多年前,完成只有3天保鲜期的荔枝的运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人称“马亲王”的马伯庸擅长历史小说,《长安的荔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与其说它是历史小说,倒不如说它是古装版的职场小说。
在荔枝使李善德这个小人物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人到中年仍身在职场的苦哈哈的自己。在运送荔枝而展开的一波三折的故事中,不禁又为他孤注一掷的勇气所触动。
01
42岁的李善德,这个大唐的小官员,人到中年,才贷款买上了房子。
就在他请假买房的时候,他所在的上林署接到内廷发来的一份空白敕牒,说欲置荔枝使一员,采办岭南特贡荔枝鲜十斤。
他不知道的是,上司和同僚趁他不在的时候,早就商议好,推选他来做这个荔枝使。
李善德返回上林署,一向淡漠的同僚纷纷热情地拱手施礼,从来不假颜色的上司对他忽然变得和蔼可亲,而且还有一桌丰盛的午餐等着他。
这一切让他受宠若惊。
等他喝得醺醺然的时候,上司才告诉他内廷要采办荔枝煎,大家都觉得他老成持重,这个荔枝使的差事,非他不可。
李善德做梦也没想到,同僚们如此讲义气,竟把这么个肥差交给他来做。
等他酒劲消退,才开始意识到这件事的蹊跷。这么大的便宜,别人凭什么白白给你?说不定是因为时间苛刻,难以办理。
想到这里,他急忙又看了一遍这份敕牒,四个月的时间,来得及。这才松了一口气。
就在他回家的路上,被绊了一下,整个人摔在地上,连带那份文牒也掉了出来。
等他捡起来,发现一张小纸片飘出来,上头写了个“煎”字,这是被贴在错谬处的贴黄。而后他发现,被“煎”字遮掩的居然是个“鲜”字。
“荔枝鲜”和“荔枝煎”只有一字之差,性质可不啻天壤。这让他如被雷劈!
他找到上司,上司根本不承认说过荔枝煎,更不承认敕牒上有什么贴黄。同僚们也是众口一词。
万万没想到,刚当上房奴,就被领导和同事算计,当上了背锅侠。
荔枝三日便会变质,就算日行千里,也绝无可能从五千里外的岭南把鲜荔枝运到长安。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差事根本不是什么肥差,而是一道催命符。
失魂落魄的李善德,走出上林署,朝回家的路走去。这时,碰到朋友韩洄和杜甫。
当他对朋友倾诉衷肠后,韩洄建议他和离,先离婚不连累家人,再从这差事中多捞些油水还房贷,剩下的留给妻儿做生活费。
杜甫则说:“左右都是死局,何不试着听我这不懂之人一次,去岭南走过一趟再定夺?”随后还给他讲了一个老兵的故事。
李善德听后,备受鼓舞,当即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02
李善德一改从前的唯唯诺诺,找上司要了经费,拿到了通行证明,只身前往岭南。
奔波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了广州,也就是岭南。
已经身无一文的他,去找岭南五府经略使帮忙,结果差点被当成骗子投到珠江。
死里逃生后,李善德只得到了一张五洲通行符碟。
本来以为希望渺茫,这时商人苏谅出现了。
苏谅提出以一千贯钱交换五洲通行符碟。
李善德虽深知这是杀头的大罪,可转念一想,自己本来就死路一条,也只能铤而走险,选择与胡商合作。
明算科出身的李善德,不断苦思冥想运送荔枝这道难题。
从荔枝品种到储存方式,从转运载具到转运路线,从气候水文到驿站调度,无数变量彼此交错,要想弄明白这事,必须做一次试验。
他知道要想把新鲜荔枝运送到长安,只有两个办法:延缓荔枝变质的时间,以及提高转运速度。
李善德用胡商的双层瓮保鲜,然后设计了四条路线来做实验。
很快,钱又用光了。他只好再去讨来四张空白的通行符牒,向苏谅贷款,然后便投入没日没夜地筹划调度中。
虽然毫无胜算,但他别无选择,仍然殚精竭虑,在数字中找出一线生机。
他不断地研究、计算、实验,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改进。
他希望即使最终失败了,也不是因为自己怠惰之故。
别人问他,没胜算的事,干吗还干?
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03
就是凭借这股子干劲,李善德最终落实了这件事。
可他并没有开心起来。
为运送荔枝这件事,他遭遇了太多太多。
他遭遇刺杀,遭遇太监夺功,三番五次深陷险境,并逐渐看清官场的险恶,也逐渐迷失堕落。
他看到:
上头的人要一块冰,下头执行的人要备出二十块。
上头要三十丛荔枝,下面就要把荔枝林全砍掉。
一路下来,越接近成功,亲历的民众苦难越多,而他也越发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最后,他终因大胆为平民说话,而得罪了杨国忠,遭遇各种弹劾。
所幸的是,高力士在不得罪杨国忠的情况下揽走一部分功劳,又打压了鱼朝恩,并顺手救下了李善德。
最终,他因贪赃差旅钱的罪名被判杖二十,流放岭南。
命运终究没有辜负他那颗善良的心。
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皇帝带着贵妃等人弃长安城而逃。
而此时的李善德一家人,则因祸得福,正在岭南安稳度日。
用佛家的话来说,正所谓: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写在最后
李善德这个职场老实人,当面临运送荔枝这件绝无可能完成的差事时,从陷入绝境,到放手一搏,竭尽全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大好前程摆在眼前时,他不忘良知,冒着被砍头的风险,上报实情,为民说话,最后流放岭南,反而避过战乱,不幸又变成了幸运。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所谓命运如何,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谁才是赢家。
无论何时,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勇敢面对挑战,成败由己。
不管怎样,坚守自己的良知,永葆内心的善良,福祸由心。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