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今日春分,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节,所谓“春分者,阳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因为春分的万象平衡,据说,今天也是“竖蛋”的最佳时间。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平衡性好,蛋站立得最稳。本着学术精神,我也玩过这个“竖蛋”的操作,一定要挑选一头大一头小的鸡蛋,立蛋时大头朝下,重心下移,比较容易保持平衡。另外,必须是一枚生鸡蛋,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刚刚出生四五天左右,圆滑匀称的鸡蛋,洗干净后握在手心,喃喃自语,将自己的信念与灵性贯注于这枚鸡蛋。据说与人心灵契合过的鸡蛋,才会乖乖听话。在中国民间,“竖蛋”被赋予了人丁兴旺,平安喜乐,无病无灾的寓意。为什么一定要生鸡蛋呢?生鸡蛋内在是流动态,因此蛋黄位置是移动的,只要立鸡蛋的手尽量长时间保持不动,蛋黄就会缓缓地下坠,慢慢沉淀到鸡蛋的下部,这样鸡蛋就可以站立起来了。理论上,一年四季竖蛋的成功概率应该都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传说春分竖蛋最平衡呢?科学解释是春分之时,地球的地轴与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所以说相比平时,春分这一天万物的重心更稳,鸡蛋也较容易竖立,更有人宣称连开车都更稳了呢!
不过,今年我的竖蛋实验没有成功,有可能是我心浮躁连累了鸡蛋,也有可能是鸡蛋遇到了一个不平衡的春分。的确,今年的春分有点猛,一夜之间气温嗖嗖嗖下降,许多地方雷电、暴雨、大风、沙尘,还有下起了冰雹的,密密麻麻的大小冰雹砸下来,地面瞬间变白。西安虽然没有雨雪沙尘,但也是大风降温,今天出门感觉一直在飞。大风呼啸,路边看到乱七八糟躺倒的共享单车,半空中看到了自我放飞的一顶帽子,在主人的追赶中一路翻滚、越跑越远。不是说好了是花柔风暖的春分了么?结果,还是乍暖还寒的气候,人们纷纷脱下轻便的春装,又换上了厚厚的外套。
我一直视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卦为宇宙八角,八角可以表达空间中的八方,可以表达时间中的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实际上,《周易》中八卦,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产物,其第一重意义就是八节。《尸子》中有“伏羲始画八卦,别八节而化天下”之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也有相似相通的说法。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八节,对华夏民族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春播秋收、寒来暑往是农事生活的规律。因此在季节转换之际,人们便发明了节(节即意味着把年分成若干节),这些节庆构成了民族生活的韵律。春夏秋冬四季,每季都有一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组祭祀、祈福的活动。古时以春秋两季的节日最为隆重,因为这是农事年的始末。人们举行春祈秋报的集会,向神灵祈求和酬答丰年。周而复始、阴阳交替是中国民族的一个极其深刻的观念,在哲学中有深刻的表现,在宗教观念中也是如此。反映在岁时信仰中便是阴阳转换的观念,阴盛至极则阳起;阳兴至极则阴生。故而节日都设立于阴阳交替的“节骨眼”上。而阴阳交替的“节骨眼”上,有两个节日是最平衡的,一是春分,一是秋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崇拜龙,是因为人们认为龙最能体现这种季节韵律,春分时,潜渊之龙跃出水面,飞上天空,于是始降春雨,万象更新;秋分时,龙潜入渊,于是万物归宿。孔子之所以写《春秋》,因为春分和秋分都是均衡的,气候不冷不热,昼夜平分,阴阳调和,正是君子中庸之道。因而孔子作春秋以明治乱之迹,正人心、定上下、以立君臣父子之分,以定人伦之节。
这个不太平衡的春分,不知道意味着什么?窗外风还是呼呼的,在静静的夜里,涂上一点樱花香水,戴上耳机听一支民谣歌手程璧的歌《春分的夜》,在那柔和回荡的旋律中,体会春天的味道,春夜的缱绻。
春分的夜
程璧 - 春分的夜
好美的风景
让我回想起家乡的感觉
仿佛闻到春天的气息
在这春分的夜里
树的枝桠撑满夜空
在这蓝色画布上
成千上万的花次第绽放
四月将近雨水刚停
温润的夜里藏着喜悦的静
灯火阑珊不见人影
空见一树花在岁月无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