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
自投于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
【原文】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今译】
东汉的陈寔,性情宽厚,待人谦和,他不仅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而且对子孙的管教也很严。
当时,正值饥荒,岁荒民俭,荒灾严重,粮食缺乏,民生困苦,乡里有些人由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铤而走险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
一天晚上,陈寔已经睡下了,有个偷盗的人夜里偷偷潜入了陈寔家的室内,伏在梁上,蜷伏在屋梁上,准备等人睡着了,伺机下手。
不料,小偷被陈寔在暗中看见了,那小偷被陈寔发现了。
但陈寔没有招呼人去抓他,而是起床爬起身来,穿戴整齐,拂去衣服上的灰尘,整理好卧室,把子孙们都招呼起来,都叫过来,叫到一块,正色训之,表情严肃地训诫,一本正经地对他们说了一番做人的道理,说:“做人不能不努力,自己小心,严格要求自己,即使遇到困难也要自勉自励,不能放任自流。
“那些做坏事的不善之徒未必邪恶,不一定本性就是坏的,只是平时不知道克制自己染上了坏毛病,又不改正,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才致于此,走上不能自拔的地步,现在躲在房梁上的那位君子恐怕就是这样的。”
躲在屋梁上那小偷见陈寔这样的举动,非常吃惊,连忙从梁上跳下来落到地上(自投于地),自己跪趴在地上,稽颡叩头,向陈寔请罪。
陈寔慢慢地教导盗贼,诚恳地对他说:“视君状貌,看你的样子相貌,不似恶人,也不像是个坏人,但你要剋己反善,要注意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约束自己,回头做好事,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不过,你现在这样做,之所以偷盗,应当是因为生活贫困才干的。”
陈寔料想小偷家境贫困,说罢,命令家人将两匹绢送给他,让他解当下之需。
【赏析】
它启示我们,坏人并不是开始就是坏的,恶人的本性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坏习惯往往都是由于不注意自己的修养,染上了恶习,慢慢发展就让自己变了质而成了坏人。
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自我勉励,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陈寔把一个夜晚偷东西的人叫做“梁上君子”,“梁上君子”指躲在房梁上的君子。a gentleman on the beam.
后以“梁上君子”代称盗贼 a thief,指小偷,也用来比喻上不着天,下不沾地,脱离实际的人 a man in mid-air.
自投于地:自己趴在地上。
陈寔(公元104年 ~186或187年),字仲弓,颖川许(今河南许昌东)人,出身低贱。少年作县吏,常为一些差役办事,后为亭佐。
他有志好学,勤奋读书,曾入太学读书,东汉末年任太丘县长,一个地方官,后因受党锢之祸的牵连,众人逃走,他自己去请求官府监禁,党禁解除,遇大赦得释放,退居乡里。
陈寔在乡里,以公正作表率,有争讼的,都找他评判,他晓谕是非曲直,找他评判的人离去后都没有怨言。
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推荐他做官,都不赴任,年80余死在家中,前往吊丧的三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