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完饭回到教室,看到办公桌上放了一封信,又点莫名,打开一看,才知道是自己教的一个班的两名同学写给我的,是作为元旦即将到来的礼物送给我的。
一个是男生刘××,一个是女生骆××,两位学生,成绩一般,但语文学习上,在写作上都有自己读到的思考,而且爱好阅读。这些都在信中写道了。在他们的信中,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我在一个学期以来在语文学习上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阅读与写作上的,还有就是在教学上,不唯成绩论评价一个学生的理念。虽然,信中所说,对我的评价稍有过奖,但是,基本是我在语文教学尤其是真正素质教育上的实践。我一向认为,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能力,是要看写作能力这个综合学习体来体现与彰显的,而不是语文成绩,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应试教育背景下,成绩只能代表暂时的,未必能体现真正的学科能力,这一观点,尤其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私以为,语文学科的教与学,只要离开了阅读和写作,基本就背离了学习的根本,是不可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的。而这个阅读与写作,最主要的功夫也不在语文课堂中,而是在课堂之外,这就是语文学习之根——“功夫在诗外”。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语文学习的特点主要在于学生自己,当然,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概莫能外,但语文学科尤为重要,在于学生自己的主动积极地实践的参与性。这种实践性,一个是要给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时间,二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自由的阅读与写作的习惯。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主要作用就是方向的指导,一个是给与时间(减少讲课课时),二是介绍好书,身体力行地带动阅读与写作(做阅读与写作的榜样)。
其实,在目前所带的这两个班级里,这两个学生所在的班级还是比较好点,主要是相当部分女生爱读书,在我的指导、带动与鼓励下也逐渐养成了在写作中肯思考的习惯。笔者认为,读写结合,是学好语文不二法门,在语文教学中也是矢志不移地一以贯之的。而班级整体上,学习还是不理想,这里所指的学习不理想,不是指语文成绩,而是不喜欢读书,自然也不喜欢写作,或者说是不喜欢思考,学习态度比较差。而在另一个班级,则情况要更糟糕一点:两个班不理想的都是相同的,但积极的却各有各的不同。另一个班学生主体是基础差,学不下去,可听不懂,自然学习态度也日渐变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班的学生个性更活跃,大部分都是喜欢搞笑或捣乱来制造存在感的“痞子”般的学生,当然,也许这样说有点不对,可能是因为个别的学生学习态度恶劣,由于跟风的整体班风不良习气带动下,整体班风每况日下。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与观察下,发现的是几乎是不爱读书的人便是学习成绩差的那部分学生。因此,和我常说的那句话不谋而合:阅读能助你学习语文一臂之力,不爱读书的人,语文自然也难学。由此在发散开去看,还有很多问题,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面相(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沉稳(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写(审美与熏陶)……
很多时候,我在课堂上常常会不自觉地生气,可谓是“触景生情”抑或是“境由心生”。明明无数次在心中自我暗示过“莫生气”,但每次都无法自控。一个是自己过于认真甚至较劲的个性,主要还是学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摆烂的情状。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教师之幸;而目前的状态可谓师之不幸矣,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想也是,谁不是如此呢?然而,不幸之有幸,还有如此能理解自己的少年,用书信表情达意,也算是一种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