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学霸最喜欢去的地方应该是图书馆和阅览室。而成绩不理想的往往喜欢“宅”在家里,或者“猫”在宿舍。其实我也不能断定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加速你改变需要一个助推器,那就是环境场和情感触动。也许你有点不以为然。前两天听朋友说,爱学习的和爱喝酒的就很难聚集在一起,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收什么样的人。
培养“环境场”,加速你的改变
我习惯在图书馆看书,或者在单位办公,走进厨房就想要吃些什么,走进客厅就想“葛优躺”,拿起遥控,打开电视。走进卧室就想睡觉,走进书房就想看书。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原来背后隐藏了很多哲学道理。人是一个习惯用惯性来处理事情的动物,因为简单方便,我们的大脑就喜欢省事, 这是人本的性。在一个熙熙攘攘的酒吧,我想你是很难看下书,即便你能看下去书,也要内耗很多自己的精力,效果也好不到那里去。其实背后隐藏的就是“环境场”。如果想要改变就从环境改变开始。想要养成早起读书的习惯,就要在家里整理出一个阅读空间,是阅读的独享专区哦。切记在读书的空间,玩游戏,做与读书无关的事情。因为这个"环境场”是有记忆的。因为“场”的形成是一个人在一个空间做事情的习惯。一个人在某个空间做得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场”的力量就越大。
一位跑步爱好者曾经说,“只要他穿上跑鞋,换上运动衣,这个时候就是开启了跑步的按钮”。在行为习惯上,可能对于“环境场”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在遇见问题处理问题的事情其实也有一个“场”。比如遇见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人是通过平静的交流和沟通,也有的人选择发火。其实这就是两种应对问题的方式。你习惯了选择发火来处理问题,大脑在遇见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会优先选择发火这个处理方式。也许你会说,“我脾气不好。”其实不是脾气不好,而是你不愿意选择改变。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其实你的生气都是假装的,你只是为了要挟对方而使出的把戏。也许有人觉得不以为然,怎么可能假装。其实发火生气的过程就连你自己本人都蒙蔽了,因为你不知道你选择了生气的方式来应对问题,所以你不以为然。举个例子,就知道情绪是可控的,不是不可控的。有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边走边跟电话里面的人争执,发火,可以说火药味十足,但是就在这时,在公司门口遇见了公司的总裁,180度转弯,态度谦卑,语气温和。但是当总裁走过去的瞬间,拿起了电话,火药味继续上演。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发火我们把控的张弛有度,不是不可控,而是处理问题的你选择的一种方式。
每个人在遇见任何问题和任何困难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其实这才是智慧。如果你想让孩子爱上读书,那就创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场”,从自己先爱上读书开始吧。
情感触动是改变的重要动力
我的一位闺蜜,每次见到我就调侃我,“你怎么那么能坚持,一直读书,我为什么就不行呢?”其实在跟闺蜜聊天的过程我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她习惯否定自己,给自己负向的消极的一些信号。比如说,“她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是一个不能坚持的人等等”。当我们在给自己定义和贴上这个标签的时候,其实是给自己不能坚持读书找了一个借口,这就促使了你真的成为一个不能坚持和不喜欢读书的人。因为找个借口不读书,比坚持读书容易很多。这个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又一次被我们的大脑欺骗和戏弄。因为大脑就喜欢吃吃喝喝玩玩不费力的事儿。
说到这里我想说其实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消费型快乐,一种是创造型快乐。消费型快乐是即时满足型的,带来短时的刺激和快感。比如喜欢吸毒的人,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是可以说明,当时很快乐,但是后续就陷入了痛苦。比如吃垃圾视频,看泡沫剧,喝酒,过度消费,等这些都是满足表面的快感。最后都会带来对自己的厌恶,结果在厌恶中形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这就是在改变的路上一直从坑里爬不出的魔咒。创造型快乐是长久的也是延时满足的一种表现。比如减肥这件事,一位体重过度肥胖的大哥,在制定减肥计划以后,开启了跑步、饮食、睡眠等一些列的调整,在经过半年的时间体重恢复了正常。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结果,但是这是一个过程。我们看到在郑州洪水期间很多的志愿者不远千里都来帮忙,这个快乐无法言表,超脱了肉体而融入了我们的灵魂。
言归正常,情感的触动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爱”,在遇见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应对方式是一种自责还是爱。如果是自责,那一定会阻碍你的改变,如果你感受到的是爱,才回加速你的改变。处理亲子关系其实一样,我们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孩子的自律。最底层的关系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也许又有人较真。我是通过打的方式和骂的方式来表达爱的。对不起,你表的爱需要让对方正确的识别。你的爱打破了传统,孩子无法感知到你的爱。如果你是打骂的方式表达爱的,这在心理学中叫“非一致性表达”,我们要一致性表达才能正确的传递我们的爱。就像儿歌中所唱的一样,“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我爱你,宝贝。就要说出来。
在改变的路上其实最大的拦路虎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思维决定了你的行为,行为决定 了你的习惯,而习惯决定了你的命运。借助于工具在用新的习惯改变自己的思维,你会发现这个时候改变就顺利成章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