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有什么事事称心,不过是一边受伤一边自我疗愈。
正如董宇辉老师说:“痛苦是对的,焦虑也是对的,痛苦的本质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焦虑的本质来源于成长速度太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如何在焦虑中寻找出路,让生活多一份从容和淡定。
01、焦虑的根源
叔本华曾说: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
这又想要,那又想要,而且还想短时间同时实现,欲望太多,焦虑越多。
想要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更美满的家庭……这些美好的愿望本身并没有错,但当它们与现实发生冲突时,焦虑便悄然而至。
我有个堂哥,夫妻两个收入高,住几百平公寓,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夫妻两人时常往返于两个城市轮流陪伴。
他感慨地说:“我时常早晨醒来的时候,都不知道我是在哪个城市。但让孩子回到自己那个五线小县城上学又太不甘心。”
他的焦虑,源于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在别人看来,或是已经拥有光鲜履历,他却依然生活得不快乐。
其实,焦虑的本质是我们内心的妄念在作祟。
我们渴望掌控一切,却又发现很多事情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这种无力感让我们感到紧张、不安、害怕,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但是,请记住,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
它说明你有上进心,有改变现状的动力。
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面对它,而不是让它控制你的生活。
02、正视焦虑
告别焦虑,学会减压,焦虑不能带走明天的负担,却会赶跑今天的快乐。
面对焦虑,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它,而不是逃避。
首先,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这件事情不一定非要是工作,它可以是任何让你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事情。
比如,有人喜欢阅读,那就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书籍中;有人喜欢运动,那就通过锻炼来释放压力。
有人会说这些我都不喜欢,其实只要让自己变好的事情一开始都不会太好过,先做上 3 个月,只要自己擅长了,自己就能喜欢上。
其次,我们要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总会有一些意外和挫折。
当我们学会接受这些不完美时,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
就像张颂文老师说的那样:“看什么都认真看,吃什么都好好吃,做什么都专心做……”这样一天下来,你会发现自己过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也很重要。
无论是运动出汗、深夜快走还是看书,都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
当然,每个人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03、行动起来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 《焦虑的人》书中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话:
“留在港口的小船最安全,但这不是造船的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与其在脑海中反复纠结,不如花些时间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比如,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逐一分析解决;或者去看一本书、整理房间、做一顿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能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外,放弃完美主义也是对抗焦虑的重要一环。
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不断追求更好的过程。
当我们不再苛求自己做到最好,而是允许自己犯错、允许事情不如预期时,就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自在。
写在最后:
余世存说过:“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焦虑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它提醒我们有梦想、有追求;同时也告诉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实现这些梦想。
但是,请不要忘记,真正的治愈者是自己。
当我们学会正视焦虑、找到内心的平静并付诸行动时,就会发现生活越来越接近你喜欢的模样。
从现在开始,接纳自己的普通,然后努力到与众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