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交谈技巧之一并不是语言,而是我们的身体。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面对面交谈都是非语言形式的,也就是所谓的“肢体语言”。它经常是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就表达出了我们的感觉和态度,反映了我们对他人的接受度。
许多差劲的交谈者意识不到自己那些表示拒绝的肢体语言(如双臂交叉,几乎没有眼神交流,没有微笑),而这些往往是无法持久交谈的原因所在。他人通过我们发出的第一信号进行判断,如果我们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开放和友好的,那么可能很难维持彼此之间的愉快交谈。下面所说的“软化”(softening)技能将告诉你,什么是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所需要的肢体语言。
SOFTEN法则
“软化”(soften)是一种非言语的姿态,它使你更容易接受和被接受。因为在说话之前,你的肢体语言会先起作用,所以发出一种让自己容易被接受的信号是很重要的。当你使用开放性的肢体语言时,你正在发出这样的信号:“我是友好的,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很愿意与你沟通。”“S-O-F-T-E-N”中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种可以鼓励他人和你交谈的形体技巧。
使用肢体语言打破你与陌生人之间的天然屏障。S=Smile,微笑
一个舒心的微笑是友好、热情,并愿意进行沟通的强有力暗示。微笑是一种易于接受的非言语信号,当你对他人微笑时,是希望对方也能够对你微笑。当你微笑时,意味着你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注意到了他人。而他人会认为你的微笑是一种恭维,让他感觉很好。结果呢?通常,他人也会对你微笑。
微笑并不意味着你要每时每刻都装出笑脸。但是当你遇到你认识的人,或是你愿意与之交往的人时,要微笑。微笑可以展示你热情开放的交谈态度。
微笑表明你很友好并乐意进行交谈。当你皱眉头时,则表明你持有怀疑、不接受的态度。
人类的脸部可以传达大量言语和非言语的信号。如果你发出友好的信号,那么你将会接收到友好的信号。当你对他人微笑,同时友好地打招呼,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人也会这样对你。这是表明你已经注意到他的最简单、最好的方式。微笑表示你对他人整体的欣赏,这样对方会感觉很好,并更乐意与你交谈。
O=Open Arms,张开的双臂
“S-O-F-T-E-N”中的字母“O”代表张开的双臂。或许曾有人“张开双臂”欢迎你的到来,这当然表明他很高兴见到你。在聚会或其他的社交和工作场合,张开双臂表明你是友好的,愿意与人接触。在交谈中,张开的双臂让他人感觉到你在听他讲话,并且他讲的你能接受。
另一方面,当你交叉双臂站着或坐着时,你给他人的感觉是:你不愿意交谈,你有防备心,你将自己封闭起来。手捂着嘴(或手捂着嘴笑)或支着下巴的动作是典型的“思考者的姿势”。现在你可以问问你自己:你会去打扰一个正在深思的人吗?估计不会吧。此外,交叉的双臂会使你看上去紧张、焦虑、疑惑,而这些都会使他人不愿意靠近你,或者在和你交谈时感觉到不自在。
有些人争辩说,他们交叉着双臂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愿意进行交谈。他们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觉得这种姿势很舒服。”他们自己可能觉得挺舒服,但问题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这种想法,别人看到的只是他的肢体语言——交叉的双臂表明“离我远点”、“我已经决定了”;张开的双臂表明“我愿意和你接触,愿意听你说话”、“过来吧,我们一起聊聊”。
F=Forward Lean,身子前倾
“S-O-F-T-E-N”中的字母“F”代表身体前倾的意思。当他人和你交谈时,身体轻微前倾表明你正在听对方讲话,并对其很感兴趣。这对于他人来说通常是一种恭维,他将很愿意继续与你交谈。
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放松”的姿势是用手支着下巴或把手放在脑后,身体向后靠。不幸的是,这种姿势发出的信号是听者对交谈感到怀疑和不耐烦。由于多数人觉得自己被猜疑时都会感到不自在,因此这种向后倾的姿势往往导致谈话者不愿意再继续说下去。
在交谈中采取一种随意、自然的身体轻微前倾的姿势会更好。这种姿势表明:“我在听,并且我对你谈的话题很感兴趣,继续说下去!”这样,对方会觉得他谈的内容对你来说很有趣,因此愿意接着和你谈下去。个人空间的界定
个人空间,也称站立距离,是肢体语言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个人空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合适距离,而是随着人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地位、性别以及喜好的不同有所差异。了解、理解并尊重别人的个人空间,有利于消除由于站得过近而在交谈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在北美和欧洲,人们的个人空间要视人际关系的亲疏而定。亲密距离:0~0.4米。这种距离适用于夫妻,家人间拥抱、抚摸或低语的情况。
个人距离:0.4~0.9米。这种距离适用于好友、家人或熟人——希望相互结识或进一步了解对方的人可以站得更亲密一些。
社交距离:0.9~1.5米。这一距离适合较正式的交谈,例如谈生意或工作中的正式交谈。想了解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站立距离,可以阅读“你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多少”(第十八章)。
T=Touch,接触
“S-O-F-T-E-N”中的“T”代表接触。在我们的文化中,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最容易接受的接触是一个热情的握手。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交场合,与同性或异性见面的首次接触都是这样的。几乎在任何情况下,热情而有力的握手都表示你对见到的人持有一种热情和友好的态度。
在和他人打招呼时,要首先伸出你的手。同时,问一句友好的“你好”,伴以甜美的微笑,并介绍你的名字,这样你就为打开与他人的交谈通道迈出了第一步。
一些男性认为,主动向刚见面的女性伸出手是不好的。他们说,如果对方不愿意伸出手,会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艾米丽?波斯特(Emily Post)在她的礼仪图书中提到,男性首先伸出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忽略或拒绝这种友好的握手都是不礼貌的。
当人们首次见面的时候,一个友好的握手,同时面带微笑,热情地问好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接触方式。
由于文化和年龄的差异,一些女性会认为主动与男性握手有点“过分”。她们觉得这样做(先伸手)会使男性误会。结果双方都不愿意主动伸手与对方握手。
虽然由于宗教习俗会造成一些例外,但在我调查过的人中,大多数都同意这个观点:不论哪一方先采取主动,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握手这种肢体接触。握手可以使人们放松,并形成平等、尊重的氛围。所以,在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交谈时,我们可以尝试采用温和的、不带侵略性的方式与对方接触。
同样,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交场合中,以热情而友好的握手结束你们的交谈也是很重要的。你要面带微笑,友好地说:“很高兴与你交谈!”或者“希望我们能再见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结束交谈的方式,并且能使双方都感受到交谈的乐趣。
0E=Eye Contact,眼神交流
“S-O-F-T-E-N”中的字母“E”是指眼神交流。通过眼睛表达的非言语信息可能是最强烈的。直接的眼神交流表明你正在听对方讲话,并且你很愿意了解他。在眼神交流的同时,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你发出的就是这样明确无误的信号:“我很愿意与你交谈,并希望能够增进对你的了解。”
眼神交流应该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或者过于主动的。当你和他人有眼神交流的时候,最好中间有简短的间隔,你可以观察对方脸部的其他部位,特别是嘴。当他人对你微笑时,一定要报以微笑。但是当他人说话的时候,要重新与其进行眼神交流。当你对他人说话时,你可以向上、向下或向周围看看,并不是一定要目光一直保持接触。
太多的眼神交流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你一直盯着他人,他可能会感觉很不舒服,甚至怀疑你的意图。如果用挑战的眼神一直盯着他人,看谁会先转移目光,则会成为一种攻击行为。不要把眼神交流作为一种“权利相争”,因为那样通常会引起他人消极的、防御性的反应。
此外,还要注意在不同文化中,眼神交流的差异很大。举个例子:北美和欧洲的人们在交谈过程中的目光接触属于中等偏强的程度。可是,在墨西哥,如果目光接触时间过长,人们会满脸怀疑地盯着你。在很多亚洲文化中,避免对视是一种尊敬的表示。一些中东和亚洲文化以及某些宗教中,对女子与男子之间的目光接触有严格规定。想对眼神交流的文化及宗教差异有更多了解,可阅读“你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多少”(第十八章)。
常见问题解答
直接的眼神交流让我不自在,怎么办?
如果你不习惯于保持长时间的眼神交流,可以尝试以下建议:从短时间的目光接触开始——可能只有几秒。看着对方眼睛的瞳仁,微笑。然后你的眼神可以在对方脸上游走,例如看他的头发、嘴唇、鼻子甚至耳垂。总之,你的视线可以在对方眼睛周围、半径8厘米的范围内“游荡”以形成视线通道。过一会儿之后,视线重新返回,进行直接的目光接触。在交谈中,你可以在对方的两只眼睛之间来回看,你会感觉到直接的眼神交流。
逃避眼神交流会使交谈双方都感到紧张和不自在,并且给对方的印象是你对交谈不感兴趣、不真诚或者不耐烦。通常这就会使交谈变得简短,从而导致对话仓促结束,达不到交流的目的。所以,一定要与你的谈话对象有眼神交流,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在认真听你说呢,请接着谈!”
眼神交流表明你正在听,并且对对方谈的东西很感兴趣。它发出这样的信号:“我在听呢,接着说吧!”
N=Nod,点头
“S-O-F-T-E-N”中的“N”代表点头。点头表明你正在听,并能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它通常发出的是赞同的信号,鼓励他人接着谈。在大街上或其他任何地方,与他人打招呼最好的方式是微笑、点头,并友好地说“你好”。
与其他的软化姿势一样,点头发出的信号也是:“我很愿意和你沟通。”
然而,点头并不一定意味着赞同。如果你想确定他人是否同意你所说的,你可以这样问,“你同意我说的吗?”
肢体语言与反射行为
可能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其实大家都会有反射行为,或者会不自觉地模仿谈话对象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很多研究表明,反射行为可以促进交谈的和谐进行,并会提升谈话的效果。例如,当对方对你微笑时,你也会以微笑回应。如果他从座位上微微前倾身体,表示对你所说的事情感兴趣时,你也会以同样的行为回应。在多数情况下,积极的肢体语言的反射行为会使交谈双方更加开放和健谈;而消极的肢体语言——双臂抱在一起,几乎没有目光的交流,不握手等——就可能降低谈话中舒适、和谐和信任的感觉。
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理解相互矛盾的肢体语言?
交谈过程中,人们会发出各种肢体语言,有的对方能感受到,有的对方却不能理解——这是很常见的。举个例子:人们在交谈过程中会微笑,但同时他可能会抱起双臂,或者不与对方进行眼神交流。微笑表明“我觉得有趣”,但抱起双臂和避免目光接触则表示怀疑或不感兴趣。因此,你可以通过询问对方一些问题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给对方一个澄清和解释自己感受的机会,不要仅仅通过对消极身体语言的判断就给对方下结论。比如,你可以跟对方说:“跟我多讲讲……怎样?”或者“你说……是什么意思?”
肢体语言+语调+用词=有效沟通
在你开始行动之前,肢体语言先发挥作用。调查表明,超过2/3的面对面的交谈是以肢体语言为基础的。加上你说话的用词和语调,它们加起来组成“整体沟通”。
要时刻记住,有效的沟通是由肢体语言、语调和用词组成的。非言语沟通无法取代语言沟通。更确切地说:如果你只看到整体沟通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三个要素组合在一起,那么你对对方的理解可能会是不准确的。你应该将整体沟通的各个方面组合起来,以友好的语调和用词表达意思,辅以恰当的身体语言,你就可以在交谈的过程中展示出自己开放而易于沟通的一面。
通过练习,你可准确表达并接受肢体语言的信号,也可以通过运用肢体语言鼓励别人和你接近。需要注意的是,在你观察别人肢体语言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样做可以帮助你提高“软化”(SOFTEN)的使用技巧,并了解对方的接受水平,从而将被拒绝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多找一些能“接受”肢体语言的人交谈,并通过软化技巧展现对方可以接受的肢体语言,这确实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