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无庸(不用去掉他),将自及。
不义不昵,厚将崩。
公闻其期,曰:“可矣”。
遂置姜氏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不到黄泉之下不要相见了。不久之后就后悔了。
这故事是说,郑庄公和自己的弟弟都是他亲妈生的,但是他亲妈就跟他后妈似的,只爱他弟,不但打小就不爱他,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厌恶他,此后处处偏心,甚至到了最后郑庄公都即皇帝位了,仍然要帮助他弟来夺他的皇位,于是庄公对自己的亲妈寒了心。于是狠狠心就把他亲妈送走了,说不到黄泉之下咱娘俩就不要相见了。然而不久之后还是后悔了。
其实郑庄公也不容易,虽然前面我觉得他是过分了,对待自己的亲弟弟,没有及时地去帮助他预防错误,反而等着他犯错,还一直等到他弟犯了个要命的大错才采取措施,说好听了是运筹帷幄,说实在点就是心思忒深沉了,而且我也赞成《春秋》在书里各种明着暗着为难他了。
但他始终还是一个儿子。母亲为了另一个儿子恨不得让他去死,从小到大都没有给过他母爱,但那毕竟是她母亲,他怎么能没有感情。即使是到了母亲支持弟弟谋反都欺负到头上来了,都准备在城内打开城门做内应了,还是舍不得终身不见,做出一个国君该做出的决定后旋即后悔了。
这个情节太像《步步惊心》里的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额娘了。
郑庄公被他妈妈怄到了,就说气话,死都不要再见了。结果立马就有后悔了,但是怎么办呢?一国之君说出来的话总是不能朝令夕改的呀。
但是国君的需要嘛,总是有人会来操心的。
于是,有个叫颍考叔的人就出现了。这个人也是个官场的老手,很能掌控人心。因他在颍谷,也就是郑庄公他妈被贬的那个地方做官,了解地方现状啦,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准备去提建议。
他这个意见也提得是相当的有艺术。
首先,他先“有献于公”,哎,随便进献个什么稀罕玩意就得到机会觐见了,(那时候见个一国之君也太随便了点。然后郑庄公就赐他吃肉,估计古代肉这个东西还比较稀有,臣子给你进献,赏顿肉就行了。
这个颍考叔就开始来事了,先是吃的时候只喝汤。不吃肉。这个郑庄公一看,哎呀,这个可奇了个怪了,就问他“你为啥子不吃肉喃?”耍聪明的颍考叔就转动着眼珠说“我有个母亲,她年纪一大把了,还没有吃过国君赏赐的肉呢。我带一点回去给她尝尝。”
嘿,你说这个颍考叔,当着一个想妈的人说着自己到底有多么地孝顺自己的母亲,不是勾引人家伤感吗?
果然郑庄公就上钩了,说:“你倒是可以孝顺你母亲哦,我却是个没有母亲的人了……”于是就问原因解释原委提出意见。
也亏得颍考叔这人不走寻常路,人家说不及黄泉不相见,他倒好,想出个挖地道的方法,这个挖地道难免挖出些地底暗流来,到时候又见到了黄土,又见到了泉水,可不就是满足了,及黄泉可相见的条件了?
然后郑庄公母子在地道里相见了,皆大欢喜。先不说这两人的心防到底如何放下这么高深的问题,单就这个场景来看,故事还是皆大欢喜的。
其实我一开始是想看一下颍考公是不是为了赏赐去提建议的,结果读到后来看书里评论他“纯孝,爱母,施及庄公”。发现这样正面的评价可能要更好一点。
毕竟,这世上还是善意的一面要多一些。
20170418 12:21
當時還寫了第一篇感悟,本來想好了要寫成電子版的發出來的,結果後來想接著看書就沒有謄寫。
下次找出來拍張清晰的照片附在文后吧。
20170804
刚刚把这篇文章稍稍修改了一下,拿去投稿了。不知道能不能得个安慰奖。给我一个奖吧,老师,我都要毕业了。你看难得我这次刚好有篇能投稿的文章,你让我现写我还不一定有灵感呢。
20180410 22:51
祝我好运啊。晚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