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妹两夫妻,他们总是会吵架,任何一点小事都会让他们吵起来,任何一句话说不着就会吵起来,后来甚至发展到动手动脚。
有一天,他们竟然吵到我母亲那里,然后,老母亲成了调解员:“你们到底为了什么吵架?”两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说到底就是为了一句话没说好,说话的口气不对。母亲听了半天然后就说:“好了,不要说这些了。你们现在就再吵一下。”
我妹妹说:“现在我们坐在这儿,找不到那个感觉,我暂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总之他态度不好才吵起来的。”
我妹夫也说:“没错,现在不可能吵得起来!但是在家里,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我们可能就会发作。”
母亲又说:“是这样啊,那好吧,你们现在回家去,我现在也不知道谁对谁错,说谁好了。我给你们一个建议,在未来的一个月当中,任何时候只要谁想吵架了,先暂时停一下,先把手机录音打来,你们都不是智能手机吗?把吵架的过程录下来发给我,我先听听看你们是怎么吵的。我听完之后,下次你们再来,我可能会给你们提点建议。也会公正批评错的一方。”
就这样两人没话说了,乖乖听话回家。我想不到母亲还有做调解员的潜质,真是笑死我啦!
但神奇的是,这一个多月,母亲非但没有收到过他们的录音,还听他们说了这一个多月的经历。
妹妹说:“我们这一个月想吵了很多次,但是都没能吵起来。每次当我们想要吵的时候,不是我说:等会儿,我把手机录音打开。就是他说:等会,我拿手机开录音。然后我们瞬间就不知道怎么吵下去了。”
就这样,多次吵架被打断,慢慢的,我妹妹和妹夫就不再吵架了。
生活中其实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架,两人都是爆脾气,像火焰一样,一点就着。
母亲这种无意间的一个劝说,其他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只是让他们做了一个录录音动作,就把这两个人原先一个剑拔弩张的吵架的环境,变成了在录音前面两个人去表演怎么吵架的这样一个场景,然后整个过程立刻就发生了变化。这大概就是心理学上的干预暗示吧!
非凡精读馆路一鸣老师讲过的《潜意识》一书中说:"人的所有感知里,你主动地、有意识地、理性地去分析的只有5%,剩下的95%都是潜意识处理的。"
两夫妻吵架其实都是在愤怒时失去理智的时候,根本没有理性的去分析为什么事情吵架这件事,潜意识中只知道你态度不好,我凭什么被你吼?
其实好多事情都是这样子的,生活中所做出的行为大都是潜意识发生的。
有时候家人对你的愤怒和指责,只是你内心声音的外化。不要把对方当作一个情绪出口,在对方身上去发泄这些情绪。没有办法去把家庭、亲密关系改造成为一个非常美好的一种关系。可能不得不去接受,亲密关系里就是会有冲突,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无非就是在有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怎么去安
放它。
这其实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每个人都不接受自己是因为出了问题而烦恼,总觉得是对方出了问题。但实际上,出问题的可能是
自己。
培根说:”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我觉得有位网友总结得很到位:
1.在愤怒、吵架、发脾气的时候,打断一下,拿出手机录音(表演、合作),事后一起回顾复盘。
2.在生活当中很多烦恼和痛苦都是由惯性造成的,给自己一点点干扰,让生活与众不同。
3.找困境中积极的感受,觉察困境中底层的原因。
4.自律不应该是我们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是追逐目标的过程。
5.在兴趣爱好中更容易保持自律,同时给自己设定自律窗(1-5分钟),燃起行动的积极性。
6.与其反思为何自己不自律,不如思考自己为何不爱这件事。
7.接纳自己,拥有面对世俗目光的勇气。
8.不应该把个人的失败推给原生家庭,环境与他人。归于外因,还不如让自己合理化,解决认知失调。
9.即使没有忍住情绪,事后找一个修复关系的动作(倒杯水,为她买点水果),做力所能及的补偿。
10.我们不应该在家人身上投射内心的愤怒。
11.在家庭里面用“我”来表达情绪的需求,而不用指责“你”。
12.你以为有100个人讨厌你,但其实只有10人,还有20人喜欢你,70人压根不在乎你。意识到并非人人都如此关注你,可以记录下你认为不被喜欢的瞬间,观察事实层面上别人到底什么方式流露出的不喜欢,有多大程度是真正能影响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