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生龙老师引领的第七季共读《教育的情调》开场讲座上,常老师对本书的阅读做了梳理。在我们正式阅读封面、名家推荐语、序言、目录时,我被封面“孩子是天生的宽恕者”几个字打动了。与其说被打动不如说感动了。尤其是读了奶蜜盐后,我更加认识到了孩子真的是一名宽恕者。
不管你是父母还是一名教师,我们每天与孩子相处时有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是用我们自以为的为他们好,去为他们安排每天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忘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尤其是对于孩子学习问题,忽略他们的差异,忽略了同样的知识在学优生和学困生眼里的难易程度。作为成人当我们对学困生脱口而出的指责时,我们没有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他们的思维可能还在我们的上句话思考,而我们已经跳跃到下句话。这样的情景不仅在班级时常发生,在家庭中也时常发生,我们都期待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却忘了孩子之间是有差异。
可他们从没有反驳过我们,请我们慢下来等等他们……他们一如既往的努力跟着,哪怕你上一秒还对他满脸怒气,下一秒他们还会请你看看他做的对不对。当你终于心平气和的可以和孩子说话时,他们立马开心起来,仿佛忘了刚才呵斥他的那个人。
而我的学生就是这样宽恕我的。在上周我领着孩子学习分数几分之几的认识时,因为在11月初学校有个年轻教师参加烛光杯赛课,用我们班学生讲了几分之一的认识。回来以后我还特意领着学生做了练习巩固,接受的非常好。而过去十多天后,我在讲几分之几时,却忽略孩子的遗忘曲线遗忘曲线的具体表现。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记忆的遗忘速度在最初阶段非常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会逐渐减慢。具体来说:
刚记完:记忆量为100%
20分钟后:记忆量为58.2%
1小时后:记忆量为44.2%
8~9小时后:记忆量为35.8%
1天后:记忆量为33.7%
2天后:记忆量为27.8%
6天后:记忆量为25.4%。
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对于孩子的学习成人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来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在学习新内容后,及时进行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复习的频率。而我只是在学生记忆最强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巩固检测,然后就间断学习10多天。
在孩子对几分之一的记忆几乎为0,讲授几分之几时,只是新课导入时的回顾,根本就起不到唤醒记忆的效果。可想而知,这节课效果肯定不好,我们之间的气氛也不愉快,我越是对接受不好的进行讲解,她越糊涂。
当我回去反思后,给了孩子消化吸收的时间时,不在只是一门心思关注学困生时,我发现放慢了对他们的要求,他们反而把知识理顺了,他们的脸上也重新挂满笑容,小手也不断举起。
这就是孩子对我们的宽恕,面对孩子的宽恕,我们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要给予他们成长足够的原动力“奶”和鼓励的“蜜”,“奶、蜜”充足的同时孩子才能应对生活中的“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范本,只有先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孩子的生命,保卫儿童,才能浸润生命,成全生命!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化教育的本色。
比如,有时候孩子受了委屈,或者孩子在学业上受到了一些重大的挫折,他不见得说一定要你帮他解决问题。也许他只是希望得到你的安慰,也许他回家的时候只是希望能扑到你的怀里,如果这时你能好好的抱他一下,好好的拍拍他的肩膀,拍拍他的后背,他就能从你这里得到一种支持,就能重新获得自己的生命力,就能更好的去调整自己。我们老师只需要放慢脚步去等待,就是给他最大的关爱。
就像奶蜜盐2“用心倾听,比什么都重要”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倾听孩子的情绪,用心去感知,给予温和的安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支持,就会让孩子重新获得自己的生命力,就能更好的去调整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去倾听他的需求,不要轻易的下判断,无需显得特别有智慧。也无需给出很多的解决方案,说不定方案多了,对孩子来说反而适得其反。无论为人父母还是老师与人打交道,这都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一个方面,不要把孩子总是当成一个弱者,要看到他独立个体的一面,理解他,尊重他,用给孩子给我们的宽恕为榜样,向孩子学习做个宽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