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迫症你了解多少?要不要对强迫症患者贴标签?强迫症患者如何诊断?

经常会有来访者询问自己到底是不是强迫症,因为我们无法进入精神中心近距离的感受和了解强迫症患者的真实状态,所以推荐大家两部电影《火柴人》、《温暖的抱抱》,影片中的主角都是强迫症患者。

若个体心理主要受理性思维和行动所支配,而与非理性、发散性思维特征明显不对等,就可以推测该个体具有强迫性人格。

如果个体人格过度僵化与这些理性和实际性,其程度达到DSM中强迫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多半会同时呈现思维和行为两个方面的强迫症状。


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仅仅多洗了几次手或是多拖了几遍地就将ta诊断为强迫症患者。


区分强迫症的几个关键点


1、强迫障碍的反复思考和重复行为是自我不协调的,另患者备受煎熬。

2、强迫人格的强迫表现却是自我协调的。

3、强迫者对自己的敌意深感忧虑,且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攻击冲动而自责自罪。

4、强迫者常常因小失大,往往会将逐一投射到特定的细枝末节上,且这种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强迫症诊断标准中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点

1、患者自己的思维或是冲动是自己原因导致的,而并非外界强加的。

2、患者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是会令自己感到不快乐的,不实施也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3、思维或行为至少有一种在被患者徒劳的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在对症状加以抵制。

4、很多想法和冲动总是令人不快的反复出现。

所以平时如果感到自己的状态不对,或是自己的情况跟强迫症患者的情况相似,那么不要先给自己贴标签,要寻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以及心理咨询师,对疾病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强迫症的形成原因?

1、强迫症跟生物学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基因或是家族遗传。

2、有些人的强迫人格与父母的养育方式相关,父母在儿童早期设定很高的行为标准,并期望孩子能够恪尽职守。所以很多强迫者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原生家庭对控制的处理。

遇到强迫症患者,家属朋友如何对待?

1、持之以恒的与强迫症患者保持友好态度。因为强迫症患者有时会控制不住,所以朋友亲人一定要坚持。

2、避免过度理智化,重视情感释放。强迫症患者的理性部分比较强烈,所以可以通过感性化的事情感动、渲染。

3、鼓励强迫症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断的抒发自己的感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