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精心计划了一堆事,却因某些意外被打断,瞬间心态炸裂,直接摆烂,不想干了。
比如计划去健身房一周五练,因为周四加班到10点,没练成腿,觉得这周都白练了,自己废了,不想健身了。
比如计划周六早上5点起床做事,因为前天和朋友吃宵夜喝多了,第二天睡到12点才睁眼,觉得整个周六都废了,心情沮丧,不想起床。
比如计划晚上8点整开始充电,因为刷短视频,一看时间8点35,心态崩了,却停不下刷手机,越刷越焦虑,更没时间去做事。
讲真,做事本身并不难,困扰我们的点就在于:我们在对时间的认知,以及做事心态上有误解。
01 何时开始
想做事,任何时间开始都可以,从效果上讲没有任何差别,与其去纠结那个开始的点,不如接受现状,直接开始。
谁规定8点充电才算有效,8点35就不能充电了吗,还是说这个点充电风水不好?
如果你能想明白这点,并且从心底里接受这个事实,就不会把精力用来纠结寻找完美的时间点,你越纠结,内耗越严重,越没心情去做事,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沉没成本」,就如你遇到临时加班、起床晚了、朋友约饭等事耽搁了你的计划,那发生就发生了呗,又能怎样,该干嘛干嘛去,把精力耗费在纠结和焦虑上真的没意义。
02 时间衡量
时间只是一种工具,方便我们知道几点开始、几点结束,但它只是一种「手段」,而非做好事情这个「目的」。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你聚精会神去做一件事时,完全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效果也好,但当你把「目的」放在时间上,卡着时间段去做事,那就掉进了「本末倒置」的陷阱。
这件事你刚沉进去,到点了又必须把自己拉出来,哼哧哼哧赶着去做另一件事,真是为了做而做,效果不好不说,还把宝贵的精力耗在了思维转换上。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做事的小心得:每天只选几件最重要事来做,且不看时间。
比如今晚我打算充电和看书,直接把电脑时间隐藏了,忍住不去看手机时间,8点35开始充电又如何,想办法在剩下的时间里高质量充电,说不定还能提前完成去看书,如果充完电没剩多少时间来看书了怎么办?能看多少看多少呗,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全神贯注。
把每件事做透远比赶时间敷衍完成两件事重要。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帮你正视时间的「手段」属性,从而把精力聚焦在做事本身这个「目的」上,最大限度保证完成效果,还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真的很好用,你也可以试试~
03 赶紧爬起来
不管你的习惯多么有条理,但意外总会发生,而且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也会影响你做事的情绪,但情绪不好就不用做事了吗?
没必要,这次跌倒了,赶紧爬起来。
因为一个习惯偶尔被打断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迅速接上就行,但如果因为这次情绪受影响,从而断了这个习惯,想要重回当前的水平和状态,又得耗费巨量精力养回来。
保持习惯的连续性,远比纠结单次的完成质量更加重要。
就如同烧蜂窝煤,哪怕这次你只夹了半块蜂窝煤进去,也比一点不夹重要,保持炉子不熄火最重要,习惯也是一样。
总之,希望你通过这篇内容,能够迅速缓解当下的破罐子破摔的焦虑情绪。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次少吃半口不要紧的,关键在于你要坚持吃,天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