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意味着全然接纳,不加评判。如果你喜欢Ta,就接受Ta本来的样子。不需要Ta与众不同,不需要Ta做任何改变。如果Ta需要通过改变或提高才能令你满意,那你真爱的并非Ta本人,而是一个虚构的幻象。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不期待,无评判地对待孩子,真得太难了,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在期待和评价中一路走来,每年都不可避免地面对年终总结、业绩评估。自然,家长总是赋予孩子太多期待和要求,如果孩子做得不够好、达不到目标,不是批评就是指责。
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点,一厢情愿地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愿景的工具,或是完成某种使命的载体。很多时候,父母甚至忽略了孩子的实际条件,只是凭着脑子里、或主流社会所规定的“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这很容易让孩子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特别是在今天:教育竞争极为激烈,只有985,211的毕业生才能入“好单位”的法眼。很多孩子无耐之余,只好去国外拿文凭,整套教育(本科,大学)完成,300万人民币算低配,而且洋文凭更难敲开体制内工作的门,最终能否如愿找到所谓的好工作仍然是个未知。职场竞争也愈发激烈,35岁以后的大白兔纷纷沦为裁员对象。创业做生意吧,也可能碰上疫情、战争、经济萧条等不确定因素来搅局。变数如此之多,在父母硬条条要求下长大的孩子,如果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则很难面对艰难纷繁的竞争。只有内心坚定,充满自信的孩子,才能在各种挑战和压力下,更有底气、不怕失败。
若想做真正通情达理的父母,必须放下对“好孩子”的幻想,才能与摆在眼前、充满个性的真实的孩子进行联结。如果连自己孩子究竟有什么特点,具备何种潜力,有着什么样的诉求都不清楚,双方根本无法达成情感联结,更谈何心智层面的高级联结。
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停留的时间并不长,请让Ta自然随性地发光发亮吧!无奢望者有福,因其永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