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人意味着尊重。泛泛而谈,尊重似乎颇为玄虚。精确而言,尊重就是尊重其主权(sovereignty),把Ta当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放在与自己同等重要的地位,既不凌驾于与其上,也不屈尊于其下。
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接受这一点,非常困难。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长幼有序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父母的权威历来都凌驾于孩子之上,可谓“父母命不可逆”,孩子做出任何重大决定,都必须与父母商量,听取父母的意见。然而这一现象在近些年来,特别是在90后这一代有所颠覆。独生子女的父母生了孩子后,全家六口都围着孙辈转,孙子成了家里的核心。在小康时代,中国家庭在举全家之力养育孩子的同时,也赋予了孩子无比沉重的期待和无穷无尽的负担,各种特长班、兴趣班、辅导班绑架了孩子的童年,甚至连玩儿都要报班仿佛才能玩出质量和效率。父母在出重金培养孩子的同时,也给予孩子无比高远的期望。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害无利。
在爱情里,“尊重其主权”也是个大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倾向于捍卫自己的主权,把自己作为中心,当成最重要的那一个。追求的一方一开始往往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可是一旦得手,猎人是不会长期居于猎物之下的。当任何一方企图将对方的主权纳入自己的主权之下,就会带来各种问题,给爱的关系种下隐患。
实际上,尊重对方的主权就意味着不要操纵Ta,控制Ta,支配Ta,利用Ta,不要试图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或者自视为比对方更重要。
孩子只是凭借父母来到这个世界,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帮助孩子获得适合Ta的成长,至于孩子长大了以后做什么、怎么做,那是Ta自己的选择,除了在合理合法范围内予以支持,父母无需更多插手。
伴侣之间当相互尊重,相互成全,既非霸权,也无附庸。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需要在爱的关系中获得生命、成长、帮助、进步。尊重所爱的人,首先把Ta当成一座有主权的岛。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