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改革,任何一个考试都会变得越来越难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不要把自己的劣势放大,也不要人云亦云,确定从事哪个行业就用心去研究,不要敷衍,每个行业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也有很好的发展途径。需要自己去琢磨。
国考在不断的改革,老一辈老师和专家逐步退休,现在身处要职的都是中年人,这代人的思路和之前的前辈有很大的不同。大家如果参加过国考,应该可以感受到题型和考试氛围的变化。
之前考试没有几个摄像头,大部分考试都是试卷,考场都是排排做,有的考试甚至可以带标准或者相关资料。身份证看一下就可以。现在整个考试系统全面升级。
不管是学历考还是普通的资格考试,都比之前严格很多,教室全部摄像头,基本趋于机考,每个教室三到四个监考老师,还有巡考老师,现场管理非常严格,所以参加国考一定要认真复习。
现在题目覆盖率很少,之前做历年的题目,覆盖率大概70-80,现在基本一半都没有,书和标准都要看的非常熟,考得内容很灵活,不会从书上照搬一个数字或者一句话,都需要通过理解才可以得到答案。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考试的人员素质在提升,以前是中专大专,现在是本科研究生,很多还是名校的博士,比如,建工行业以前的检测都是中专大专,现在起点是本科,很多国资单位都是研究生和博士,做的事情和以前差不多,但是对人员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资质改革也会对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所有考试应该对专业要求很严格,专业不对口,报名应该就直接刷掉了,或者无法注册。还有相关工作经验,无本专业的相关工作经验,直接刷掉了。
现在所有资质改革,都有一条,同等工作能力,比如你工作10年了,专业不对,但是可以等同你有本领域的工作能力,不等同于职称,工作能力和职称还是有区别。
为什么这几年国考注册,有的专业对职称有要求,因为评出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太多了,每年几百个,但是市场需求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只有提高门槛,才可以增加就业。
国考的专业审核很严格,尤其食品领域,要求特别严格,专业必须对口,还要有工作经验,因为专业工作经验就是你在这个领域的沉淀,首先你对行业非常熟悉,行业的评审准则和要求也很熟悉。行业的比对,审核都是了如指掌。
国考需要认真复习,准备充分,有机会就参加一些培训,因为可以了解老师的评卷习惯,分值占比,稍微知道一点重点,不会盲目看书,记忆力好的人,书上的知识点可以全部记下来。
熟悉这个行业的,你自己看起来就很轻松,最少复习5-10遍,题目做个10遍,基本问题不大,每天坚持2-3小时,花两年时间应该可以考过,除非专业知识很深奥,一般都没有问题。
考试千万不要作弊,现在当场记0分,通报,5年不能考试,等于你的诚信有问题了,不要听别人谗言,教你怎么投机,还是认真复习,刷题增加记忆。
毕业以后大家不要再看自己的学历,985/211都是代表过去,学习能力代表未来,你过五年或者十年,回头看,现在混得好的同学,都是当初很有想法的同学,而且在职业赛道上不停的努力的人。
我看看身边退休的老师傅,都是以前在工作上特别努力,五十多岁还在努力考证的拼搏一代,退休了,他们也在学习新知识。记录自己的生活。以后会越来越卷,但是也会有很多新的岗位出现。
国考不是你的唯一出路,如果你有很强大的资源,人脉,你可以去开拓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努力做到最好,不要半途而废。做时间的朋友,昨天看到一个老师有10个国考证书。
他准备早点退休,有的证书退休还可以继续用,有的退休了就作废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试科目,不要盲目去考。劳命伤财。
大家国考报名去中国人事网,不要去其他网站,先去看看要求,不要盲目报名,浪费钱财,去求职网看看这个职业的就业前景,公司的要求,这样有利用你选择就业方向和证书类别。每一个国考证书都有继续教育,不要盲目去考。维护证书的成本不低。
刚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多了解行业的知识,扎根三年再去考证书。考证之前可以和前辈探讨一下,看看你们的行业发展前景如何。一定要找到行业的对标人物。
能在行业里做到专家级别的老师,肯定有他的优势,多去了解,每一次评审或者检查都可以和老师多交流。学习更多的未知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和其他公司的优秀同事也可以多交流。不要闭门造车。
信息是一个沟通的桥梁,你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