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先生曾经说道,无论涉及管理、经济、社会、政治哪一方面,他所有作品的中心主题都是关于每个个体及其工作、贡献、成长和自我启发的。由此可见,他非常重视“自我管理”。
从现实社会来看,21世纪是知识型社会,知识成了生产手段,知识型组织的主体并非系统而是个人,个人成为了知识型组织的变化之源以及财富的创造者。从这个角度而言,自我管理的必要性日渐凸显。
自我如何管理?对此,德鲁克先生给出了一系列问题指引,试图给予有效回应。
1.我的优势是什么
一个常识是,我们在工作中只能依靠发挥自己长处创造绩效。现在,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长处,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我们属于哪里。
如何了解自己的长处?反馈分析法,这是德鲁克先生多年亲自实践的经验之谈。无论采取做出什么关键决策,采取什么举措,我们都要写下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9-12个月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自己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或必须学习哪些新知识,认识自己在哪里能发挥优势和创造出优异成绩,从而认识自己属于哪里。反馈分析法,还可以帮助认识自身的井底之蛙的傲慢倾向,认识到什么是不要做的事情。在改进弱点上,我们要尽可能少浪费精力。
2.我如何做事
如何做事是个人的特性。我们可以修正它,但不可能扭转它。工作成效不仅取决于我们能否做擅长的事情,还取决于能否按照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
通常决定我们取得成效的是几个普通的个性品质:我善于阅读,还是善于倾听?
我如何学习?记大量笔记学习,倾听学习,写作学习,边做事边学习……按我们认识到的学习方式学习是创造业绩的关键。
我能与别人融洽地共事?我与别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与他们融洽地共事?
我们在压力下是否能做得好,或者说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组织性强和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的环境?
我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才能发挥我的作用?
德鲁克先生认为,我们可以努力改进自己的做事方式,而不要采用自己做不到的或做得不好的方法做工作。
3.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做得好、甚至做得非常出色和非常成功的事情可能不符合我们的价值体系。价值观与优势有时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时,德鲁克先生认为,价值观是且应当是最终的检验标准。
4.我属于哪里
德鲁克先生认为,在知道上面三个问题之后,个人,特别是知识工作者应能决定他们所属的位置。当面临机遇、工作机会和新的任务时,我们也可以说:“是的,我愿意接受。但是,我应该这样工作。我应该这样组织工作。我与你们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你们希望我在这个时期内取得这样的成绩,因为这就是我。”
5.我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这个回应,意味着要将知识转为行动。德鲁克先生认为,在决定“我应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时,需要权衡三个要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什么?
我如何利用我的优势、我做事的方式、我的价值观做出最大的贡献?我做出这样的贡献的目的是什么?
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德鲁克先生还认为,“做自己的事”不是真正的自由,它只是许可。如果以“我应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为出发点,我们就拥有了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的。
6.维系人际关系的责任
这种责任表现在,一方面,我们需要发挥我们应有的效率,我们需要了解与我们共事的人的优势、做事方式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承担沟通责任,用对方能够接受到信息的方式告诉对方。
7.下半生做什么
这个话题或许有点远,因为上半生才开场。德鲁克先生提出这问题是基于以下的一个问题:“在工作岗位上退休”并成为自己和周围所有人的负担。因此,自我管理,也越来越需要为下半生做好准备。对此,德鲁克先生给出了三个答案:
开始从事第二职业和做不同的工作。
发展并行不悖的事业。
社会企业家。
从以上三个答案来可以看出,对于“下半生我们做什么”这一问,德鲁克先生对非营利组织及非营利事业或活动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
当然,“第二事业”趋势下,自我管理也将意味着我们越发需要培养出第二个主要兴趣。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应对未来社会风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