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墨菲定律】
阅读章节:1.人性的弱点和优点
微信读书:P39-169(引号为原文引用)
“不值得定律:别样的心态,别样的选择
“值得”与“不值得”,距离有多远,就在于我们的内心如何衡量。正如心理学中不值得定律所阐述的那样,一个人如果在做一件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如果在做自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则会认为每一个进展都很有意义。
一位先知说过:“无知和好高骛远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导致频繁失败的主要原因。”
权威效应:人微则言轻,人贵则言重
在航空工业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征”。说的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飞行员们没有针对这个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行事故。
请权威人士担任形象大使,负责环保、节能、关爱生命、如何急救等有意义的公益宣传,将会在大众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权威效应”也有其消极、颓废一面。例如,某些虚假、误导的广告,由于聘请了一些权威人士进行代言,造成诸多消费者受骗上当。
我们不要被问题吓倒,不要惧怕权威,更不能盲目地迷信权威。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用自信心作为突围那些权威名义下的种种圈套的利器。
情绪定律:情绪影响一切
事实上,情绪的好坏与我们自己的心态及想法密不可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情绪定律。一件事,在别人眼中看着是悲哀的,在你眼中也许就是喜乐的,关键是自己怎么想。
不做情绪的奴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不仅仅是消极情绪的放大镜,而且也是积极情绪的制造者,生气郁闷只能是折磨自己。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整,这样就可以时常保持积极情绪。
心理摆效应:人心也会像钟摆一样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的心理都有十分明显的两极性。有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爱与恨、乐与悲、祸与福、赞成与反对等等。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最为精彩、最振聋发聩的篇章,范进的乐极生悲就是典型的心理摆效应的例子。
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就应该学着做到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因为,环境不能决定你是否快乐,你对事情的反应才决定你的心情。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要驱除生命中的黑暗,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生命充满阳光;要避免混乱,就得追求和谐;要使头脑戒绝错误,就得使头脑充满真知;要远离邪恶,就得多多思索美好可爱的事物;要摆脱一切讨厌和不健康的东西,就必须深思一切怡人和有益健康的事情。
避免心理的极性摇摆,我们还要做到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让自己快乐兴奋的生活时空中,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和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激动画面”,隔绝有关刺激源,把注意力转入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和活动当中去。
情感宣泄定律:请给情感一个宣泄的窗口
虽然情绪需要宣泄,但要注意合理性。这就好比我们用高压锅做饭,一方面要将气适当地放掉,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把饭做好。如果只知道将气泄掉,那么,拿掉整个锅盖就可以达到目的了。然而,这样做却使饭夹生了。因此,情绪宣泄不仅要有建设性,还应该是无害的。
在宣泄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指责别人,而用诉苦的方式,更容易博得别人的理解。
禁果效应:越“禁”越“禁不掉”的心理
正是宙斯“禁止打开”的命令促使潘多拉将盒子打开,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禁果效应”。
《圣经·创世记》载,上帝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建了一个乐园,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伊甸园。
上帝还特意嘱咐道:“园内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都能吃,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能吃,因为吃了它你们就会死。”
上帝得知此事,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同时,上帝惩罚了罪魁祸首——蛇,让它用肚子走路;责罚了夏娃,增加她怀胎的痛苦;责罚了亚当,让他终身劳作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
主要是因为“禁”激起了人们情绪中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
这种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需求。
因为人们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禁果格外甜”,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表现。
今天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蔬菜——土豆,在刚刚被发现时,就是因为被当做禁果,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土豆从美洲引进到法国时,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认可。迷信者把它叫做“鬼苹果”,医生们认为它对健康有害,而农学家则告诉人们,土豆会使土壤变得贫瘠。这些“权威人士”的断言,使土豆成了不受欢迎、稀奇古怪的东西。
他们商量好,到晚上就到那块土地上偷挖土豆,然后种到自己的菜园里去。
结果,土豆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而且人们发现这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没有任何可怕的地方。
正是巧妙运用了禁果效应,激发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帕尔曼切推广土豆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生活中还有不少因“禁果效应”适得其反的例子。
比如,历代统治者经常把他们认为是“诲淫诲盗”的书列入“禁书”之列,如我国的《金瓶梅》和西方的萨特、王尔德、劳伦斯等人的作品。但是,被禁不但没有使这些书销声匿迹,反而使它们名声大噪,使更多的人挖空心思要读到它们,反而扩大了它们的影响。再有,一些家长总是喜欢禁止孩子做这做那,如禁止读不健康的书,不让早恋,不允许玩游戏、网络聊天等。
透过禁果效应,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某些人们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物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不要轻易把某些不喜欢或不赞成的事物当成禁果,以免人为地增加其吸引力,适得其反。
情绪转移定律:小心,坏情绪会传染
如方岳在诗中所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在社会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
另一方面,可以自觉地转换环境。
明智人生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要做到处颓势不倒,处逆境不躁,心静若止水。还要守住一份寂寞,忍耐一份孤独,不随波逐流。自己的情绪,还是要自己做主。
眼不见为净定律:只要看不见,就是干净的
假如王氏不把马桶端出来让大家看到的话,只是用碗盛饭出来给客人们,那么他们也不会认为那米饭是不干净的,肯定也会像往常一样吃起饭来。人们就是这样过于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而不是去分析事情的真相,而且人们也习惯于自我欺骗。
我们在遇到坏事情时,总是会先否定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呢?
因为我们的内心无法接受这一事件,否定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身体里存在着一种心理保护机制,当我们遇到令我们不快或痛苦的事情时,就会自觉地采取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而当我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时,我们也会用否定的态度来减轻负罪感。
因为危险在眼前,情感上难以承受,把眼睛蒙起来,抹杀已发生的事实,以免除心理上的负罪或痛苦。这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正是用自我欺骗的方法来减轻痛苦,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的。
自我欺骗最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虽然有时会缓解一些疼痛,但那都是幻象,等到清醒的时候疼痛会加倍。躲在沙子里,敌人也不会放过你,只会让敌人更轻易地抓到你。所以,学会面对吧,不要再沉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
当坏事发生的时候,当危险降临的时刻,首先要接受现实。没有什么是不可接受的,一切痛苦当你真的敢于接受时,它的疼痛度就会减轻很多,因为你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而如果你只想着逃避,不愿或不敢面对现实,那么现实会对你更加残酷。一切对手都是吃软怕硬的角色,现实也不例外。只要你拿出勇气,敢于面对,那么这世界上就不存在过不去的坎儿。
能获得成功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惨淡人生的人,是敢于接受一切打击磨难的人,是敢于挑战各种艰难困苦的人。
自我宽恕定律:自己的错误总是可以原谅的
我的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正所谓:“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所以,古人倡导“一日三省吾身”。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即时改正。
现实生活中,很多纷争都是由于我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却非得让对方承认错误而引起的。古人云:“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东风。”
正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如果能以这样的态度对人对事,那么就能化隔阂为理解,化矛盾为情谊,变错误为机遇,变不足为优势。
《菜根谭》里说:“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待自己要严苛,对待别人要宽容。
自我是一本书,是一个谜,是一个孩子。我们要翻阅它,要猜透它,要教育他。更好地塑造自我,就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然后弥补不足改正错误。
虚假同感偏差:“以己度人”未必可靠
生怕孩子也热,也同样把孩子的衣服都给脱掉了。结果,孩子被冻死了。
看罢此故事,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个木匠很愚蠢,但是,这种“愚蠢”正是虚假同感偏差的典型表现。人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正确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在他人身上,想象着每个人与自己都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如果自己有疑心,就会认为周围的其他人都是疑心重重。
1.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你非常重要的时候
2.当你非常确信并坚定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的时候
3.当你的地位和正常生活受到某种威胁的时候
4.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的时候
5.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的时候
让虚假同感偏差回归原点
有的时候,在确定的场合和事件中,由于虚假理论偏差在起作用,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一些小小的困扰,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虚假理论偏差就是一种自私狭隘的坏品质。归根结底,它属于人的一种本能。
人们可以通过认识这种理论,从而正确利用这种定律,使它服务于人,造福于人。
首先,不要先入为主地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主观臆断。
其次,客观对待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
最后,要敢于接受他人的反驳。
周哈里窗理论:人心是一扇“窗”
认识自我的那扇“窗”
人们总会得意地说:“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就是我自己!”而实际上呢,我们并非那么了解自己。
认识自我应该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周哈里窗理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鉴。该理论用窗户比喻一个人的心,并将这扇窗户分成四个部分,即分别位于一个窗户的左上部分、右上部分、左下部分、右下部分。它们对人类自我的认知范围和认知程度也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我”。
开放我:左上角那部分窗称为“开放我”,也叫“公共我”,这一部分属于自由活动领域。也就是说,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比如,一个人的性别、外貌、婚否、职业、工作单位、居住地点、能力、爱好、特长、成就等等。这是自我认知的基础部分,自己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同时,对他人也无需隐瞒。
“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开放的程度、个性张扬的程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他人的关注度、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等等。“开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盲目我:右上角那部分窗称为“盲目我”,也称“脊背我”,属于盲目领域。这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轻易承诺却转眼间忘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是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的流露——自我常常觉察不到这些关于自我的信息,但是别人却心知肚明。
盲目点可能是一个人的优点,也可能是一个人的缺点。由于本人对这个认知领域毫不知觉,当别人将这些盲目点告诉自己时,一般会产生惊讶、怀疑或辩解的情绪反应,尤其当听到的信息与自我认知不相符时。所以,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人满脸惊讶地说:“啊?是吗?难道我这种性格真的很受大家喜欢吗?我还一直以为大家都喜欢像小华那样的性格类型呢!”
隐藏我:左下角那部分窗称为“隐藏我”,也称为“隐私我”,属于逃避或隐藏领域。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隐私,不愿意透露或不能让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隐藏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缺点,像身份、往事、疾患、痛苦、窃喜、愧疚、尴尬、欲望、意念等等,都可能成为隐藏我的内容,具体视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而定。相比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隐忍的人、自闭的人、自卑的人、胆怯的人,隐藏我会更多一些。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别人把自己看得太透明,或者不敢把自己完全地展示在他人面前。
未知我:右下角那部分窗称为“未知我”,又叫“潜在我”,属于处女领域。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地方,有待挖掘和发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潜能。一般指一个人经过训练和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潜意识仿佛隐藏在海水下面的冰山,力量巨大却又容易被忽视。充分探索和开发未知我,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总之,了解了周哈里窗的具体内容,我们便可以更客观、更准确地认清自己。
小猫咪满脸沮丧地说道:“妈妈,我怎么捉不到幸福呢?”妈妈笑了:“傻孩子,只要你一直往前走,幸福自然就跟着你了!”
原来,幸福从未离开,只是常常被我们忽略了。
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客观地认识自己呢?
第一,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己。
第二,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己。
第三,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首先,自己眼中的我。指自己可以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其次,别人眼中的我。与别人交往时,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情感反应而感觉到的我。不同关系的人,不同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是不同的,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认识。最后,自己心中的我。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
补偿作用:弱点也是一种力量源
弱点让我们更努力
优点和弱点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优点,也没有绝对的弱点。
病患者摘去了左肾,那么他的右肾往往更具有生命力。在眼睛、肺、心脏等手术中,也都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这种生理上的现象吸引了很多有兴趣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这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补偿作用”的理论学说。
所谓补偿,就是发挥一个人的最大优势,激发其自信心,抵消其弱点。
当人们景仰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却少有人会想到,贝多芬是个聋子,这对一个搞音乐创造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和障碍,但是生理的缺陷没有影响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反而更加努力,留下了传世经典的交响乐。海伦凯勒是盲聋哑人,却能掌握英、德、法等五种语言,并创作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著作。而霍金因为肌肉萎缩而只能被禁锢在轮椅上生活,却并没有因此而向命运妥协,反而在科学领域有诸多建树,并有像《时间简史》这样的科学论著问世。这样看来,弱点并不必定导致失败,只要正确看待弱点,将弱点转化为优点,人们反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从成功人士的过往经历来看,补偿作用这一心理机制,并不是抓住弱点,让其变为优点,而是有策略性地进行安排和取舍,使其不能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并进一步成为自己独有的优势。
要做到这一点,以下几种方法非常值得借鉴:
第一,用直接补偿的方法。所谓直接补偿,是指个体在失败或不足的部分重新获得成功。通过对自身的全面认识和巧妙布局,把弱点直接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生活中,过分的依赖于自己的优势反而会把自己置于不利境地。
第二,用间接补偿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指个体希望借由某领域的成功,来补偿其他领域的失败。
田忌赛马
马匹本身的优点和弱点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策略者对全局的统筹。在生活中,通过扬长避短的简单方法,就可以把弱点变成自己的优势。
马斯洛理论:人是一种有欲求的动物
人类的五大需求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也有人说: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却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究竟人类需要的是什么?马斯洛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第一,生理需要。我们首先要安排好自己的衣食住行,满足自己的温饱,并不是因为我们喜欢,而是因为我们需要,因为这些基本的生理需要能保证我们继续作为一个健康的个体存活下来。这类需求的级别较低,但是生理需要对于人的作用,就相当于地基对于高楼大厦,没有这些基本需要做依托,其他的需要都是空中楼阁。因此,它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
第二,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人身安全、生活稳定有一定的需要。同时,也希望免遭痛苦、远离威胁或者摆脱疾病。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成语中所说的“安居乐业”所要表达的就是这层含义。只有保证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才有心情去考虑其他事情,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第三,归属和爱的需要。在前面两个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归属和爱的需要就显现出来了。它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和睦的家庭,有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有心灵的归属感。年龄越小,这种需要就越强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需要的对象将会逐渐扩大到朋友、伴侣身上。这一需要是与前面两个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
第四,尊重需要。尊重需要既包括自己对自己的认同,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有这种需要的人希望别人能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也会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这种需要应该把持一定的限度,如果任其泛滥,将会由正常的需要而变为可怕的自负。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想要达到这一层次的人,主要表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追求。随着前四种需求的满足,人们开始寻找生活的乐趣,开始学习更多的知识,尽量地享受工作外的精神生活。例如,各种技能培训,以及旅游、疗养等各类休闲娱乐活动。
这就是马斯洛给我们归纳的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掌握这个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清自我,更融洽地与周围的人交往,拓宽自己的交往范围,融合自己的人际关系。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需要层次,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真正让理论为我们所用呢?
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给予别人这些肯定,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就可以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回报。
其次,在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层次的需要。
从马斯洛理论的角度来看,正值童年的孩子,物质生活无忧,家庭生活相对稳定,父母双亲都视为掌上明珠,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满足尊重需要,但是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是将这一需要直接跨越过去,直接到达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这中间就出现了一个需要层次上的断层。而要让孩子自己来适应这个断层,自然是难上加难的,因此,才会导致现在的孩子们童年不开心。
最后,要适度追求各个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理论所提出的五个需要层次都是人类生理上和心理上所必需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生活都会显得黯然失色。同样,过犹不及,对每一个层次的需要都有强烈的欲求,也不是人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坚持适度原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值得与不值得是靠自己内心来衡量和评估的,而不是靠旁人外界来决策。虽然每天都在说工作不值得,人生不值得,但是好像自己的工作还是给其他人带来了有效的帮助,只是这种成就并不能使自己满足,所以产生很大的矛盾感,觉得工作和自己的价值观不匹配,选择就成了很重要的因素,对目前生活的认知也是很重要的一块组成,到底值不值得,深究这个问题使自己生活困扰,心情复杂;不深究此问题,活在当下,人生则无法前进。余生不长,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价值,值得做的事情上,但是有时总是会事与愿违,恰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呢,第一:价值观;第二:现实处境;第三:符合个性和气质。
影响力中说权威是影响人做决定的因素,我想是的,但是权威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有时也被自己怀疑,所妥协的有时也是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难点在于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就算知道应该管控自我情绪,可当消极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被情绪所支配,根本意识不到需要改变情绪,或者是改变三分钟,又无意识的回到原先状态。稳住稳住真是需要很大的能量。就稳住情绪已经很考验人的意志力了,情绪就是自省意志力够不够坚韧的标准之一了,有人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心中有佛,处处是佛,同理,心若阳光,处处都是晴天。
叔本华的理论,人生犹如钟摆一样摇摆不定,一端是无聊,一端是痛苦,而我们则是努力去保持平衡,尽量平稳度过一生,或许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错的不是我,错的是这个世界。其实不是这样,世界没有什么对错,它只是存在于那里,一切还是得看自己怎么做了。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就像正义和邪恶,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邪恶。优点和弱点毫无疑问也是如此,比如一个人失明了,不是自哀自怨,而是选择通过训练耳朵,强化耳朵的功能,他可以【看】到我们正常人【闻】不到的美丽风景。扬长避短,当一个人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相对的,弱点就会变得不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