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准备抱着小家伙去洗手间,接触到他身体的瞬间,老母亲心里咯噔一下,从头到脚滚烫的温度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多半是发烧了。
我整个人一个激灵,一测体温37.4°C,在脑海中迅速开始搜索关于小家伙昨天吃、喝、拉、撒、睡的蛛丝马迹,但似乎没有任何征兆。
那,只能是它了,上托班前,曾听闻不少孩子们一起玩耍,动辄头疼脑热的“正常现象”,看来,这一次小家伙中招了。
本想着今年九月正式入园,想让小家伙提前适应一下社交生活的节奏,重点是提前缓解即将到来的分离焦虑(其实,主要是老母亲)。
于是,这周一我带着小家伙去小区里一家颇负名望的早教机构上试听课。提前两三周,便不时给小家伙做思想工作,从绘本故事到幼儿园的种种新鲜事,和蔼的老师,友善的同学,美味的饭菜,好听的故事……
关于群体里可能出现的不一致的音符,我也向他提前告知了。一再嘱咐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不一样很正常,你可以感到好奇,可以尝试模仿,这就叫尊重他人。
但是如果对方对你做出让你不舒服的行为,一定要记得及时用言语制止他,并告诉老师。这叫自我保护。你记住了吗?
在小家伙被老母亲充分洗脑后,第一天和我战战兢兢地去托班了,出门前仍旧满心犹豫。
妈妈,我还是不想去,我和他们很陌生。
可是,宝贝,我们已经和老师约定好了怎么办?而且,那个搞怪又幽默的QQ哥哥也在那里哦。
小家伙沉默不语,有点动摇。
这样吧,今天是第一天,宝贝第一次到一个新环境,可能会出现紧张、尴尬、焦虑、……这很正常。妈妈小时候第一天去幼儿园也是纠结了好长时间呢。
呆会,我们和老师申请一下,今天妈妈能不能陪你一起上课,好吗?
于是,第一天,我全程像小跟班似的跟着他,一边观察机构的环境、老师的素养还有小朋友们的社交氛围。
小家伙从一开始的紧紧揪住我的衣角或是不停拉我的手到眼睛亮闪闪的听着老师讲故事,状态越来越好。
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家伙问我:
妈妈,幼儿园上完了是吗?
是啊,今天的结束了。我们明天再去。
可是,有小朋友踩我的凳子。我明天不去了。
有人踩你凳子,你可以怎么做呢?
小家伙耷拉下脑袋。
如果小朋友是故意的一再这样做你可以寻求谁的帮助呢?如果是不小心的,咱们可以原谅他吗?
看到第一个招被老妈拆解了,他还是不甘心。
那里都没有玩具。他满脸失望。上课时看到角落里的积木房子玩具,原本很想尝试,却被老师温柔而礼貌地拒绝了。这点的描述和老母亲一开始画给他的大饼有所出入,让他既困惑又失望。
在我后来和老师了解到每周课时的具体安排后,和小家伙详细讲明,他也就没那么纠结了。
第二天早上,出门前他在爬行垫上讪讪地玩着玩具,满脸的不情愿。临出发前十分钟,又打起了退堂鼓。
老母亲拿上书包和衣服,兴高采烈地说昨天晚上老师发信息说,今天会有很棒的游戏和玩具,你想想,那里的老师是不是很温和,你昨天还告诉妈妈喜欢那个老师呢,对吗?现在,我就要遵守和老师的约定,准备出发了!你要一起吗?
终于,两个人一路小跑到了早托班。
第二天,小家伙的表现大大出乎老母亲意料。老母亲从一进去,就和老师交换眼色后,满眼真诚地告诉宝贝:
仔仔,对不起,今天妈妈只能在门外小窗口那等你,好吗?因为老师说这里是小朋友们学习玩耍的区域,昨天是破例,尽管妈妈也很想和你一起上课,但只能在外面羡慕的看着你们。你好好听课,回来了告诉妈妈有趣的内容,好吗?
于是,独留下满心惆怅的老母亲,心情无比复杂的遥遥相望。
看着他的目不转睛,看着他的高谈阔论,看着他牵着老师和小伙伴的手满脸绽放的笑,看着他满头大汗向我跑来,兴奋地大喊,妈妈,你快来啊,……而我要么是温柔地点点头,要么是向他示意“嘘”,要么是摇摇头,让他赶紧归队,……有那么一刹那,我深刻体会到鹰妈妈不断把小鹰啄到崖边,让他用力去飞的决绝和酸楚。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关于成长,老母亲优雅而得体的退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