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书是《做对产品》,这本书是讲如何做产品的,简要地说,就是如何前置地验证产品是都可以,模式是否可行,在验证过程中如何速度快、成本低,从而提高成功概率。
01
# 关于作者
作者阿尔贝托 • 索维亚,他是太阳微系统这家大厂早期的员工,经历了快速成长阶段。
他曾经是谷歌第一任产品总监,领导谷歌广告团队创造了现象级业绩,见证了谷歌从200人发展到2万人的成长。
他曾与人联合创立公司,在18个月内,成功将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变成了1亿美元的收购金。
职业生涯中前面三战全胜,结果他却在第四段经历中遭遇失败,联合创立公司,辛苦奋斗五年,却依然遭遇失败。
身为斯坦福大学顾问的他,基于自己过往的成功和失败经历,研究分析了众多商业案例和产品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产品设计理念。
可以说,这本书是来自谷歌和斯坦福的一套产品设计理念,包含大量避坑指南。
02
# 主要内容
书里介绍的方法叫「预型」,就是在正式全面地开发产品之前,先打造能够体现产品核心功能价值的初始模型,快速接受市场检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阿尔贝托 • 索维亚在本书开篇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相:
市场是残酷的,大多数新产品都将在市场上遭遇失败,即使所有的方案都被执行到位也不能避免。
他称之为「市场失败律」。
相比恐惧失败,更应该做的,就是研究如何吸取失败教训,做正确的产品。
想要战胜市场失败律,只能是先找到「正确的它」,也就是正确产品的创意,确保构建正确的产品,然后再把它构建正确。
而检验创意的方法就是,使用「XYZ假说」,它的作用是用「至少X%的Y会有Z反应」这样的叙述结构,把模糊的观点变成可验证的假说。
预型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检验创意是否可行,成功率有多大。
03
# 预型方法
预型是指用某些工具和技术,快速且低成本地收集新产品的市场反馈的方法。关键词有三个,一个是快速,一个是低成本,一个是市场反馈。
有那么几个预型的案例很有启发意义:
IBM在几十年前曾想利用自身优势开发语音转文本的计算机,他们没有直接做原型机,而是搭建了一台模拟工作站,配备一个机箱、一台显示器和一个麦克风,让潜在客户体验说话直接转文字,体验效果令人吃惊。
其实,并没有语音转文字的技术,客户面前的机箱只是摆设,真实情况是在隔壁房间有个打字员听完以后用键盘打字输入。
18世纪末期,土耳其机器人的国际象棋下棋机器在世界巡演中出名,其实并不是被编程的机器人会下棋,而是在里面有一个国际象棋专家藏在里面操作机器,观众看到的竟然是机器人在下棋。
作者写作这本书,先写出一份小册子呈现核心观点,打印制作出来送人,把电子版传到网上,不断得到他人想看整本书的反馈后,才动手集中精力写作,最后出版发行。
这些方法,都是预型。
如此正确挑选和使用预型这个方法呢?书中分享了四个战术,分别是:
*全球化策划,本地化测试。不要仅盯着某个特定市场,缩进到现在所在之处。
*现在测试胜过以后测试。不要空想,抓紧测试,收集精细化高质量的数据。
*琢磨便宜、更便宜、最便宜。利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创意测试。
*先调整再翻转,再谈是否放弃。最开始很难找到正确的它,连续多次微调好过中途做关键转型,可以这样一步步靠近正确答案。
做对产品就是不断地试错。即便遭遇失败,也不要觉得这是失败,只要坚持下去,终将会获得成功。
04
# 读书感想
01)
人们常说,创业是九死一生,很多现在成功的企业家,经历过很多次低谷、失败,才熬过来,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做产品也是如此。并不是说有个好创意,就能做出好产品,甚至做出爆品,没那么简单。
巨头大厂也曾经遇到过创意遇冷的情况,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比如百事可乐的水晶百事、迪士尼的《异星战场》、腾讯的微博,等等。
90%的创意都会遭遇失败,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市场失败律。
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抛弃对成功的幻想,保持对失败的警觉,尊重市场客观规律,然后使用预型工具,不断尝试、调整,才有可能靠近正确的它,距离产品成功更近一点。
由此想到,在做产品,让创意落地的过程中,做一件没经验或考验创造力的事情,采用逆向思维反而比较好。
先想好了怎么会失败,然后避开眼前的坑,采用预型测试,小步快跑,不憋大宝,通过微调找准正确方向,找到可行的方法。
02)
乍看起来,预型这个概念,和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很像。
不过细想一下,还是有所区别的,预型方法不只是拿出一个带有核心功能的产品,甚至假装拥有某功能的产品模型。
更为突出的一点是,预型更加侧重有效数据收集和分析,它使用「XYZ假说」来让模糊的观念清晰展现为数据关系,更加精准。
在测试的情景下,让人的认识从笼统的估计,向较为精准的分析转变,认识更加深入细致,也就有益于收集反馈,改进后大规模产出推行或者停掉错误的产品。
由此想到,对于不是创业者的人来说,平时借鉴使用预型的理念,其实也能有所帮助。
比如,做某项工作,可以先打个样,做出最小模型,看看是否可以,然后大规模、长时间推进,像几百份的文档整理,就需要先定好一份的版式,然后再整体调整。
比如,汇报产品创意,除了宏观的市场分析外,也可以加上某个环境、某个时段中预型的测试结果,这样比其他分析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比如,从事副业工作,即便看起来赛道不错,产品可以,也可以通过预型的方式去测试一下,看看是否真的可行,避免后期投入过多时间、金钱而没有起色。
不是说做产品的方法,只能是创业者才能使用,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借鉴转化到生活中,结合自己的情境,去正确地做产品。
当然了,也要关注,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产品,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
不仅是技术方法要对,产品创意也要对,既要做得对产品,也要做对的产品。
如此,产品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才是正确的选择,对于他人来说才能解决问题、改善现状,成功才更有可能,风险才会更低。
03)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便随便成功一次,也无法一直成功下去。
成长也是如此,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长,不改变现状,不提升技能,不升级思维,不更新圈层,就能在当前的状态下获得超出当前状态的成长。
不会的,成长以后的自己,一定不同于以前的自己,那个能力水平没有提升的自己。
对于成功或者成长,我们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以为有人曾经如何,自己就能如何,以为自己做了什么,就能收获相应结果。
没那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如做产品一样,不断试错,探索那个「正确的它」。
确保自己在做的,是正确的事,然后再考虑怎么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好,再然后才会是叠加其他有利因素,日积月累,加持时间的力量,实现成长跨越。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