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给朋友最后的祝愿:晚年,千万要自爱啊|【东坡日历】2025年7月7日,周一,乙巳蛇年,农历六月十三

原创

【苏轼给朋友最后的祝愿:晚年,千万要自爱啊】

今日小暑,湖南省气象局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没记错的话,苏轼渡海去海南就是这样的天气,而今天从海南北归,也是这样的暑热中。

轼将渡海北归,暂宿澄迈。承蒙令郎来访,得知您尚未归来。又闻您恐已至桂林。若果真如此,或可于海康相遇;若未至,则不知后会何期。我别无他愿,唯盼您于暮年千万自爱保重。匆匆留此信于令郎处,未再缄封,望勿怪罪。轼顿首,致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这年(元符三年)正月,宋哲宗驾崩,宋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在海南流放三年的苏轼,于五月获赦移居廉州(今广西合浦)。六月北归途中,他特意在澄迈停留,欲与曾多次冒险为其传递家书、筹措物资的挚友赵梦得告别。

赵梦得是寓居澄迈的商人,在苏轼谪居海南期间,多次冒险为其传递家书、筹措物资,甚至曾远赴中原为苏轼与家人建立通信渠道。为了慰问分散多地的东坡子孙,他曾奔走开封、成都、徐州等地,逐一看望。

而东坡对他,当时虽不便写诗相赠,但把自己写的数十件陶渊明、杜甫诗作,以及旧作送他。还写了一个大大的“赵”字,又亲自到赵家的宅院,为其两个亭子提题名,一曰“清斯”,一曰“舞琴”。还请对方来家里共享他带来的好茶,手札中还是隐含一联诗句:“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说赵梦得是东坡挚友,当之无愧。

老赵应该与他年龄相仿,“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这是对同龄老人的口吻:没什么别的祝愿,晚年啦,千万要自爱保重啊!

“自爱”一词,何尝不是对他自己的祈愿!

今天先不抒情,单说这封信的书法价值。

【与赵梦得】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六月十三,海南三亚,时年65岁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匆匆留此纸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这是他晚年的书法代表作品。笔法融合王羲之的遒劲与颜真卿的浑厚,藏锋起笔与方折用笔形成独特张力。相较于早年姿媚书风,此刻线条更显苍劲,侧锋运用贯穿始终,展现"石压蛤蟆"的典型苏体特征,黄庭坚的评价是:"挟大海风涛之气","沉着痛快,乃似李北海"。

此帖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被列为重点展品,每年吸引数十万观众驻足观摩。

注意右下角有一个“具”字。

这又是另一个故事。

这个字,是明代末期收藏家项元汴的独家防伪标志。他把自己的藏品全部按《千字文》编号。

这是米芾的《苕溪诗卷》,编号是“独”。

图片

我高度怀疑《千字文》不够他用,因为据说项元汴在自己藏宝的“天籁阁”把宝贝全部浏览一遍,就需要两个月时间。

1590 年项元汴逝世,部分藏品流出天籁阁,被董其昌等递藏。

后来,项元汴最大的粉丝乾隆专访天籁阁,接过了他的大部分藏品。

乾隆不仅学习他盖章的习惯,还特意曾命内府将宫廷收藏的原项氏天籁阁旧藏书画,选出宋、元、明名家画卷各一幅,移藏于避暑山庄,并为此地取名“天籁书屋”,向偶像致敬。

再后来,又经一些变故,部分珍品流出国外,有些进入故宫。据陈寅恪的学生翁同文估算,留在故宫的那些项元汴旧藏,竟占去了整个故宫书画收藏的一半......

【东坡日历】2025年7月7日,周一,乙巳蛇年,农历六月十三

44岁,是日,在乌程(浙江湖州),次韵周邠(开祖)见寄。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六月十三,时任湖州知州。

51岁,是日,在开封,上《论桩管坊场役钱札子,朝廷从之。轼。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六月十三,时任中书舍人。

52岁,是日,在开封,撰《赐新除试吏部侍郎傅尧俞辞免恩命乞知陈州不允诏》。轼。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六月十三,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56岁,是日,在开封,读《史记·淳于髠传》,撰文。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六月十三,时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侍读。

65岁,是日,赴廉州(广西北海)途中。宿澄迈(海南三亚)过江,赵梦得之子来访。作简留别梦得。轼。宋哲宗元符元年(1100)六月十三。

66岁,是日,北归途中,在靖江(江苏靖江),余觉体弱,与迈、迨、过及侄,至堂妹墓祭。轼。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十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