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申克·阿伦斯
40个想法
推荐序一 像卢曼一样写卡片
存储与提取呈负相关
>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 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推荐序二 外脑思考,突破思维局限的写作法
意志力和的坚持不可能让我们获得极限挑战,而能让我们突破界限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思维。
>才能
推荐序三 用卡片笔记积累你的知识复利
卡片笔记写作法在本质上是一个系统,用来存储和保存信息,然后在信息之间建立联结。
>可能会
我们应该反对直觉的思考方式,拒绝做知识的搬运工,我们应该记住的应该是知识,而不是信息,而且这种知识是根据我们之前的经验自发生长出来的。
>进行
译者序
卡片笔记写作法让我们的输入就是输出,最后写成文章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自己
>> 新看看,有哪些部分自己当时看的时候没在意,又有哪些地方自己看到了但是没能记下来,还有哪些自己记下来了却没能去应用。
>> 一句“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来搪塞自己,那么可能忽视了学习心理学上关于成功模仿的四要素——观察、保持、复现和动机。
导论
>> 只不过因为我们一直在写,所以很容易忽视它。也许这就是我们很少考虑改善写作的原因。
>> 人们不重视记笔记的另一个原因是,即使笔记记得不好,也不会立即得到任何负面的反馈。
>> 大多数人苦于写作的原因都差不多,就是因为他们相信或者被迫相信写作是从一张空白页开始的。如果你认定手头确实没有什么可写,你当然就会感到恐慌。仅仅在脑子里感觉满满完全不够,因为把想法写在纸上才是最难的。这就是为什么良好的笔记是构建好的、有成效写作的基础。
>> 其实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行动力。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以聪明的方式去完成,如无意外,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第一章 绪论
>> GTD的原则是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收集到一起,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 我们仍然习惯性地认为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不愿意相信,我们只要简简单单地改变一下工作方式,就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工作会变得更有趣。
>> 对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
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
>> 如果你想
>> 长期学习某样东西,就必须把它写下来。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某件事情,你就必须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 。写作使我们更有可能理解所读到的东西,记住所学到的东西,并让我们的想法变得有意义。
简洁是最重要的
>> 传统的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是人们把某条笔记存放在了哪个主题下;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则
>> 是考虑想在哪个主题下再见到它。
>> 这三种类别的混乱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记笔记的好处会随着你保存笔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笔记记得越多,就越难找到恰当的那个,越难以自如地将相关的笔记整合到一起。而笔记系统原本应该是:你学习和收集的东西越多,你的笔记就会越有用,就会
>> 有越多的想法组合在一起,并激发新的想法,也就越能轻而易举地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 不过,一定要明白,在句子下画线或在空白处写评论也只是做闪念笔记,对阐述文本的意义毫无作用。
>> 闪念笔记只有在你能在一两天内回顾它们,并将它们变成以后可以使用的适当的笔记时才有价值。如
>> 卢曼从不在他所读文本中的句子下画线,也不在空白处写评论。他所做的只是将文中引起他注意的观点在另一张纸上做简单的笔记。
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 有时却恰恰相反,一旦我们进入工作状态,工作本身就好像获得了动力,拉着我们前进,有时甚至让我们充满活力。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动力。
>> 只有当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时,驱动力和奖励才能可持续动态循环,从而推动整个任务前进
>> 而他们一旦找到了这个方式,就有足够的动力去尝试其他方式了,也就是进入了良性循环,运动不再需要意志力,因为他们已经在主观上愿意做这件事了。
>> 如果我们不用自己的话重写一遍,往往就会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所读到的东西,因此写作是检验我们是否理解所读内容的最简单方法。在阅读时随时记录,不仅能更好地感知到自己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自己清晰简明地表达的能力——这反过来又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抓住想法。
>> 如果知识既不是被孤立地保存,也不是被孤立地学习,而是聚集在一个思想网络中,或者说是“思维模型的网格”中(M unger,1994),那么理解新的信息就变得更容易了。这不仅使学习和记忆变得更容易,而且提取信息及其
>> 可用之处变得更容易了。
第三章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 每一次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并会延长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所需要的时间。
>> 好消息是,如果我们能避免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尽可能将不同类型的任务分开,使它们不会相互干扰,并排除可能的其他干扰,我们就能训练自己在更长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
>> 在写作阶段,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如果每遇到一句话不完美就过早地反复修正,就永远写不出任何东西。我们需要先把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在真实可见的纸上进行修改。尤其是复杂的想法,单单在脑子里很难变成流畅的文字。如果我们过早地试图取悦挑剔的读者,写作就会陷入停滞。
>> 高兴。根据德雷福斯的模型理论[4],正确运用学习到的规则,可以使你成为一个称职的“胜任者”(位于5层级模型中的第3层级),但它不会使你成为“精通者”(第4层级),当然也不会使你变成“专家”(第5层级)。
>> 蔡格尼克成功发现了现在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的现象,即未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
>> 拥有“平静如水的大脑”的秘诀是把所有的琐事从我们的短期记忆中清除出去,既然不可能立刻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一个可靠的外部系统,把所有关于烦人的待办事项想法都保存进去,并相信它们不会丢失。
阅读和理解
>> “我手边总是有一张卡片,我在上面记下看过某些内容后的想法,在卡片的背面写下书目信息。看完书后,我就会翻阅我的笔记,并思考这些笔记与卡片盒里已经写好的笔记有什么关联。这意味着我在阅读时总是想着卡片盒中可能存在的联系。”
>> 读书的同时并没有做笔记,对于写作而言,这几乎相当于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
>> 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确认是否已将任务分解,并专注于理解我们所阅读的文本;·确保我们已经准确地为所阅读的内容做好笔记;·找到笔记之间的关联性,并建立联系。然后,我们才抽身出来看一看我们已经做的这些工作,再去确定我们要从中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