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持的饮食策略——读懂食品的“话”(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购买各种包装食品。包装食品一般难以通过颜色、外形、气味、质地等感官指标来评价其品质高低。不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包装食品的标签,一定要包含该食品基本的营养信息如配料表、营养成份表等。这些基本的营养信息会“告诉”消费者,某些包装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因此选购食品时仅仅关心保质期、生产日期、品牌等是不够的,还要会看配料表、营养成份表等。今天在唠叨一下配料表。因为太多人买包装食品主要关注生产日期、保值期、品牌等,主要关注的是正面——和广告“交流”,却忘了要和产品“对话”。
什么是配料表?
食品配料表是食品品质信息之一。配料表是每个食品的“照妖镜”,只要它一“出马”,一个个食品就“现出原型”——食品配料表是消费者认识和选择食品的一个重要参考,它是让消费者了解一个预包装食品“真面目”的秘密武器。
食品配料表是我国对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要求的一部分,也称为“配料”、“原料”或“原料与辅料”等。列出的是在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配料表标注于食品标签的主要版面,在食品标签上虽然不是很醒目,但一般很容易看到。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的要求,各种配料表要以加入量比例由多到少(递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排在第一位的加入量最多,排在第二位的加入量第二多,以此类推。但加入量小于2%的原料(多数是食品添加剂)可以例外,不必再按递减顺序,一一列出即可。
由此可见,配料表里列举的物质越长,代表食品里面加入的物质越多。所以对于这些物质我们要看“仔细”——对于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在配料表里呈现的越多越好,而不需要的东西(比如糖、盐、食品添加剂等)就越少越好。
例如,我要买燕麦,配料表里如果只有“燕麦”这种原材料(我需要的),当然越好;如果有其他原料(我不需要的),就代表燕麦的比重不如前者;甚至有的“燕麦”这个原料的排次不在第一位,那就说明其在食品中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如果这三个食品价格一样,那么,第一个食品就比后两个划算。
在解读包装食品配料表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原料及其排位(越靠前,含量越高):
1.各种油脂,如植物油、精炼植物油、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植物黄油(奶油)、棕榈油、椰子油等。添加油脂后食品的脂肪和能量大增,会对血脂有不利影响,也是致人“肥胖”的“不二之选”。
2.钠,包括食盐(氯化钠)、苯甲酸钠、磷酸钠、碳酸氢钠、谷氨酸钠、亚硝酸盐、异维生素c钠等所有钠盐。它们共同点是都会影响血压,对防治高血压病有害。
3.各种糖类,如白砂糖、葡萄糖、麦芽糖(饴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糊精、淀粉等。这些糖类不但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纯能量,也是肥胖“帮凶”),而且除白砂糖外,其他糖类都具有较高的升糖指数(GI),会给血糖带来不良影响。
4.胶质添加物,如卡拉胶、黄原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海藻胶、海藻酸钠、琼脂、魔芋胶、食用明胶等,这些胶类物质营养价值较低。
5.其他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香精、防腐剂、人工甜味剂、增稠剂、乳化剂、塑化剂等,虽然这些食品添加剂在正规用的情况下对健康是无害的,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建议尽量少用。
6.是营养添加物,如蛋白质、卵磷脂、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包装食品中也会添加一些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原料,如鸡蛋、奶粉、乳清粉、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胡萝卜素、钙盐、铁盐、锌盐等,这些添加物能提高该食品的营养品质。
希望你学会这个技能,分分钟治愈你的选择困难症,选到你真正需要的品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