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腊月二十六,根据民谣:“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因为今年的除夕是腊月二十九,所以离过年的日子又近了一天。现在离过年还有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这3天,根据老传统习俗,不仅仅是民谣里说的,这3天可是有不少事情要做呢:
一、 炖大肉
这里的炖大肉一般是指猪肉,以前,养牛都是为了耕田犁地、是家里的一份子,吃猪肉比较普遍。对于一些家庭条件好、自己养猪的人家,会在腊月二十六把猪杀掉;养不起猪的人家就去集市上割些猪肉;不论贫富,过年都要想办法吃点肉、改善生活。
杀好猪、买好肉,就要炖大肉了,如果说现在的炖肉充满了香料的香味,那么小时候吃的炖肉真是“香飘整条街”的肉香味了。吃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炖肉、红烧肉更是寓意着明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提前炖好的肉,在过年的时候,只需要热一下就可以吃了,特别方便;而且经过再次加热之后,肉味仿佛更加浓郁。
二、赶大集
“腊月二十六,赶集割年肉”;在一些农村,腊月二十六、二十七是年前最热闹的赶集日,人们从周边乡邻早早赶来,罢办烟、酒、鱼、肉、鞭炮、以及家里人平常舍不得买的日用品、食品、衣服等等年货。
三、洗福禄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在腊月二十四,打扫完了房屋、窗户纸也除旧换新,二十五磨好了豆腐,在二十六,就要进行洗换衣物、洗澡、擦拭家具等里里外外地大清洁了。所以,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洗澡也被称为“洗福禄”,洗去陈年的旧气、晦气,这样来年的福禄会更多。
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岁暮斋沐,多于廿七八日。”在旧时的北京城里,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所以,除夕之前的这几天,不论是房屋的清洁、禽舍畜棚、还是个人的卫生都要进行到位和彻底,干干净净迎大年。
四、杀年鸡
为了新年里“吉庆有余”、“大吉大利”,过年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鸡,就像过年必须要吃鱼一样,图的就是个吉利喜庆。到了腊月二十七,把下蛋的母鸡留着,公鸡宰杀,吃鸡是年夜饭的一道大菜。
五、理发
过新年讲究改头换面,所以,年前理发是不能少的,俗话说:“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意思是说腊月二十七理发人的聪明,二十八理发会被人嘲笑为傻瓜。赶早不赶晚,二十八离过年太近了,不少理发店关门了、剃头的师傅也回家过年了,如果你想过完年到正月再理,“正月剃头死舅舅”又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在年前最好在二十七理发,不然就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再理了。
六、穿新衣
小孩子过年,除了有压岁钱、有好吃的、有鞭炮放,最期盼的就是“二十七,穿新衣”了,不论是手工做的、还是买的,每到过年,再节俭的家庭,大人们也要给家里的孩子置办新衣裳、新鞋子,寓意着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
七、发面蒸面食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发上一大盆面,准备蒸馒头、豆包、花卷、枣花馍等等花样面食,一次性地多蒸一些,放在户外冷冻保鲜,等到过年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只需准备菜和肉,主食就不用再现做了,将蒸好的面食挑几样热一热可以就直接吃,简单又方便。而且,各家各户的手艺不一样,做出来的面食也各有特色。
发面蒸面食,既象征着蒸蒸日上,也寓意着新年里发财又发福
八、炸年货
一般在腊月二十八、或是二十九,特别是北方人,要进行过年的重头戏:“过油”。各种炸货是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零嘴、小吃、或者作为待客的硬菜,像炸麻花、炸豆腐、炸排叉、炸麻叶、炸丸子、炸松肉、炸带鱼、炸藕合等等,在小时候,几乎都是只有到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大人们在油锅旁各种忙碌,孩子们则负责拣吃,油锅里滋滋作响,屋子里弥漫着各种油炸食物的香味儿,可以这样说:没有炸货的年是不完整的~
现在,除了炸货,花生、瓜子、水果、干果、烟、酒、茶、糖、饮料等等各种吃食能摆满家里的整个茶几,想吃啥吃啥。
比起之前过年的隆重和热闹,总感觉现在的过年有些静悄悄的,大集不多了、鞭炮声也远去了、年味越来越淡了,每逢过年,想想这些渐行渐远的老传统和习俗,心中不免有些感动,习俗就像是一种故乡的情结、归属感,让人挥之不去~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