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辉
临来南京前,宋导师就布置了一道作业:“裸备”《春到梅花山》,作为到南京研学的第一次集体研修的内容。 收到这一任务后,我不敢怠慢。首先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找备课的感觉。《春到梅花山》是一篇一年级的课文,只有两段,第一段写梅景,第二段写游人,整篇课文文字优美,洋溢着春天勃勃的气息和游人踏春赏景的欣喜,是一篇很适合孩子们朗读的作品。
在独立备课的时候,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这节课上得有新意。恰逢刚研读完《以学定教 聚焦语用》这篇文章,我特别赞赏笔者里面的一个观点:基于文本阅读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思路:给课文巧设两个角色,在文中创设多个“语用”的训练点,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通过“你瞧,我们的小伙伴真多!”“你瞧,我们的小伙伴真美!”“你瞧,来看我们的游人真多!”让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补充说一两句话,以达到训练语言表达的目标,从而内化语言。
在集体研讨时,宋导师给出的指导意见是: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一要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的范读尤其重要;二是以学字学词为主,教师要注重传授识字的方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字词。其中,宋老师举的一个例子特别生动:对于课文中“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如何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词语“挨”字,宋导师提出可以学生模仿“挨”的动作,学生一下就能明白,而且课堂的气氛也会很好。这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习字词一定要有具体的语言环境;三是可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句子的训练,如模仿造句、扩充句子等。
在这个研讨的过程中,宋导师还亲自示范如何朗读《春到梅花山》这篇文章。宋导师的朗读中气十足,读出了梅花山的美,读出了游人兴奋的心情。我觉得宋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就算什么也不教,只要带着学生美美地把课文读上几个来回,学生的收获也是满满的。
对照着宋导师的指导,我马上意识到之前我的备课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年段目标不清晰,教学拔高了要求。我赶紧查阅随身携带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次复习一下低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现摘录如下: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
7.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