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俄狄浦斯期阶段发展的很好,一个人会形成这样的感知:我可以表达我的竞争欲,我也可以接受别人的竞争欲,我们可以互相PK。我可以充分展现我的力量,我也可以接受自己的失败,我还可以认同对方的强大。
武老师在文章中所列举的NBA球员和CBA球员的区别,就是前者的竞争欲被祝福了,而后者的竞争欲被压抑了。
我觉得自己就是竞争欲被压抑了,在赢得比赛的时候,不敢明目张胆地表达自己的喜悦,可能是想太多了,还得照顾身边其他人的感受,比较低调。只有回了家和自己的家人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受。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大家都有所顾忌,可能是受文化的影响,大家都比较低调,走中庸之道。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的第四个阶段是潜伏期,也就是6-12岁,这一阶段一个人对同性比较感兴趣,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与同性合作的能力。
作者那个时代所经历的三八线故事,我没有经历过。潜伏期的年龄段应该是在小学,那时候确实和同性朋友走的比较近,属于我们的美好回忆就是和同性朋友一起分享辣条,一起写作业,课后一起玩。12岁开始对异性朋友有一点好感,但总体接触较少,主要和同性朋友黏在一起。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的第五个阶段是生殖期,也就是青春期的时候。这时候,青少年的第二性特征明显,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在他成功时鼓励他,在他受挫时包容他,这样他既能展现自己的力量,也能尊重别人,也就是能竞争,也能合作。
家庭是小小的社会练习场,离开了这个练习场后,孩子就要真正走向社会历练,学会与他人竞争和合作,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