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朋友向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我能够谈谈是如何抵抗住巨大的压力,快速走出人生的低谷,因为这对正在饱受压力折磨的朋友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口头叙述相对比较简单些,但要以文字形式来描述感觉到有些困难。经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学的学习,今天我就从心理学角度来聊聊压力,以及我是如何化压力为自我成长动力的。
心理学认为压力是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它与两样东西有关,一个是压力源,一个是压力反应。
压力源(也叫做应激源)指的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它包括了以下三种类型:
1)生物性压力源:这是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存在和种族延续的事件,比如疾病、饥饿、噪音、性剥夺、睡眠剥夺等;
2)精神性压力源:这是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比如道德冲突、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是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比如失恋、离婚、战争、被监禁、社交障碍等。
压力反应指的是个体发觉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也就是说,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
我们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即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说得通俗一点,面对同一事件,A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B可能是中等强度的压力,而C或许只感觉到小压力。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三者之间的压力差异,我用下面这张图来做解释。
生活中的压力源无处不在,它们分别来自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根据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客观上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能产生压力,只有那些与我们生活相关并引起了反应的事件才构成压力。
压力产生后,首先进入的是中介系统,它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生物调节系统,它们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一种是增益放大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另一种是消解缩小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降低。
由此我们明白了ABC面对相同事件却感受到完全不同压力的原因,就是每个人心中的中介系统或放大或缩小功能的结果。
回到我自己身上,我所经历的事件在压力测评表的压力等级上排名第二位:离婚,一开始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信仰崩塌,内心生出了埋怨、恐惧和委屈;儿子还有三个月就要高中毕业,马上又面临着出国留学。两种压力叠加在一起同时袭来,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扛得住了。
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高速运转起来了,我非常感激它们仨,因为它们做出的选择全部一边倒,都想着如何快速降低事件的强度:
认知系统让我首先用客观的心态对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做出评估,对自我应对能力做出评估,同时也让我第一次发现了一直隐藏着的很强的自我调控压力和行为控制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我很快消除了负面情绪,内心的压力也明显减少。而且从这件事情开始,生活中再有事件发生,我都会先从自身寻找原因,把目光回转到自己的内心,不断反省和反思自我,所以很少再有怨气了;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我及时从外界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这种可信任的关系成为我抵抗压力的有效缓冲器;
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在内的生物调节系统在重压之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没有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
如今,风平浪静之中回望曾经走过的那一段心理历程,内心更多的是喜悦、自信和感恩。原来压力并不总是负面的,经历了压力而未被击垮的人,积累的是适应压力的经验和化解压力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应对未来可能遇见的更大的压力。世间万物无一不是来帮助我们提升心灵能量和获得自身成长的,只要奋力冲出内心的阴冷和黑暗,阳光便会永远驻留在心中,幸福和快乐也就长长久久的相伴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