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人,过着和你我相同的日子。但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他又不是。
默尔索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阿贝尔•加缪(1913-1960)代表作《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庸的小人物偶然间过失杀人却被道德审判成“蓄意谋杀”“罪不可恕”而被判为死刑。用作者自己的话评价小说中的默尔索“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他拒绝说谎,他是什么就讲什么”。作为一个性情温和、生活平淡,勤劳工作而忍受着雇主剥削的小职员,他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人,过着和你我相同的日子。但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他又不是,因为他“真实的表达着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头脑简单到没有什么心思来遮掩什么,谋划着获取什么”,从而他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真的是他所生活的社会中的“局外人”。
《局外人》篇幅简短,通篇五六万字,文字简洁,轻快明朗。描写心理活动的片段很是细腻,写实又充满哲思,是作品的夺目之处。小说的前半部分都在讲述着一个平凡小人物的日常。他参加母亲的葬礼,与女友约会,看电影,跟邻居交谈,和朋友一起去海边。直至故事写至一半,他的朋友惹上了一群阿拉伯人发生了争执。他在海滩独自行走时面对其中一个阿拉伯人挑衅的掏出刀,在烈日强光下故意闪晃晃的对准他的双眼。作为一种焦躁和压迫的反应,他掏出了偶然装入口袋中的枪,“扳机扣动了,我手触光滑的枪托,那一瞬间,猛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切从这时开始了”“接着,我又对准那具尸体开了四枪,子弹打进去,没有显露出什么,这就像我在苦难之门上急促地扣了四下”。
就这样,属于默尔索的“苦难”开始,他开始了监狱的生活、面对律师、检察官、陪审团、记者的合力攻缴,他们关心他本人而胜于关心案情的事实。被他认为“我的案件很简单”的案情却被各方力量铺展开来,他过去种种行为和事实成为法院审判他的有利证明。原本一场糊里糊涂的过失杀人案被严格定义为“有计划的蓄意谋杀”,并最终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处置死刑。
因财力不足而把年老的母亲送至养老院。说不清楚母亲具体的年龄。在母亲守灵的时候抽了一支烟,喝了咖啡。在下葬次日,与结识的女友约会、看捧腹大笑的电影等等行为,成为众人对他道德和灵魂审判的依据,最终将其定义为“预谋杀人的必然性”“没有一点人性”“蔑视社会道德”的不可饶恕者。这一切都和默尔索所陈述的案件事实大相径庭,但他却无力申辩。即使是坐在被告席上,面对着律师和检察官的抽枪舌战,作为当事人的默尔索被律师告知“别做声,这样对您的案子更有利”。在众人瞩目的法庭上,在严肃而严谨的司法程序上,上演了一幕“被告人”成为“局外人”的案件受理场景。
小说中写到此时默尔索的心境“可以说,人们好像是在把我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我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时不时,我真想打断大家的话”“归根到底,究竟谁是被告?被告才是至关重要的,我本人有话要说!”“但经过考虑,我又没有什么要说了。
躺在沙滩上,命中五枪的阿拉伯人是默尔索掏出的手枪杀死的,而即将站在断头台的默尔索,是谁杀死的?面对死刑的那一霎,默尔索也曾漫无边际的想过如何逃避死刑,但当死刑逼近的时候,他这样想“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喊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