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的“越穷越光荣”,到“改革开放搞活”后的“一切向钱看”,中国人的“价值观”,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历史使然,也就怪不得老百姓变得市侩与庸俗,因为他们真的“穷怕了”!
赵倩的父母亦不例外,他们可以把自己也不多的钱,借给熊家应急,却不会愿意把女儿嫁给熊伟,受一辈子的穷。
于是,由赵倩的父母主动出面,“海陆空”全方位的做起了女儿的“思想工作”。
赵妈妈并没有过多的吹嘘侯厂长的“好”,只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例举了熊伟的“不好”——
第一项,“来历不明,空前绝后”。
“来历不明”是指其被收养,而不知亲身父母及相关情况。
“空前绝后”是指上无父母长辈,下无兄弟姐妹,今后万一出个什么意外,都找不到亲戚帮衬。
第二项,“人太老实”。
谁都知道,这二年生,当“老实人”只有吃亏受气,推而广之,嫁“老实人”只有跟着吃亏受气。
第三项,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家里太穷”。
其它的不说,单说住宅,用赵妈妈的原话,熊家所拥有的是“一间不是人住的房子”!
关于熊伟这间“不是人住的房子”,就得追溯到很多年以前了。
如今熊伟家所在的院子,就是以前熊耀祖接受“劳动改造”的“砂石站。
而所谓的“家”,其实是“砂石站”的一个“工棚”——四周是红砖砌的“幺二墙”,顶上盖着“石棉瓦”,净高不到两米,与正常的三米三高的普通平房相比,显得特别低矮,感觉十分压抑。
最糟糕的是,墙体四面都一样高,其中两面,与“人”字型的坡屋顶之间,形成两个三角形的透空,致使冬天灌冷风、夏天飘进雨。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房子是,外面下小雨,里面就下零星小雨;外面下中雨,里面就下小雨;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中雨;外面下瓢泼大雨,里面的人就得跑到外面躲雨,因为怕雨太大,把房子冲垮了!
你还别说,一九八一年成都那场大洪水来临之时,还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彼时,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雨,让院子一旁的南河水,眼看着就漫过河堤了。
熊家父子不敢待在“家”里,索性把“铁壳船”(“砂石站”撤消后遗留下来的弃物),一头一尾,用缆绳绑在两个铁桩上,使其不会被大水冲走,再用防水塑料布包好家里的“细软”,全放到船仓里,作为“临时避难所”。